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曾经借用了陌陌上市路演的一张PPT,来说明目前应用商店里挂牌的这些热门的社交应用可以大体归为媒体(Media)和社交(Social)两类。
我还简要地阐述了,媒体是分享互动双强,然分享重于互动;社交是分享互动双强,然互动重于分享。换句话说,区别是若两者不可得兼,舍谁取谁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媒体需要的是传播力,因此媒体需要用户来分享以扩大受众,依靠的是有价值的内容;社交需要的是活跃度以及规模效应,因此社交需要保持热度以吸引更多用户,依靠的是有人捧场。
因此两者各有天生的矛盾。
媒体的矛盾是聚集来的高质量的内容和有影响力的人并不是我们关心的人比如身边的人、熟悉的人、有交集的人,同时我们分享内容,是在消费内容,而不是产生内容。而我们每个人所关心的人都是一个特定的圈子,是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所难以定制涵盖的,比如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或者一篇恶心的鸡汤文,我可以一键转发到新浪微博、微信、腾讯QQ、搜狐微博、人人网、Google +、、朋友网、百度搜藏、有道云笔记、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凤凰微博、饭否、明道、雪球、豆瓣、易信、开心网、麦库记事、点点网、花瓣网……成本十分低廉。那些渴望通过高质量内容获得影响力的写手同样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个社交网络就都要推一推。这就相当于,市面上的十几款新闻客户端,我只选一个装上就能基本覆盖天下大事了,此类应用的好坏优劣只在于它的新闻推选的是不是合我胃口,是不是博采众长,所以今日头条在竞争中争得上游。
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区别于新闻客户端的地方就在于——你是社交应用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给我一个非用你不可的理由先?
1、因为你是社交应用,所以你对内容的控制力并不高,跟Social的控制力是一样的,你不能阻止用户发垃圾状态;
2、因为你是社交应用,我想看的是上面的人真实的状态,所以你不能全是转发的链接啊,你这完全是增加了心理沟通代价了嘛,况且这些转发链接的沉淀对于社会人来说完全没有价值啊,就跟一摞废报纸一样;
3、因为你是社交应用,所以那些发高质量内容的作者不是你雇佣的吧,如果有比你更大更好更活跃的平台,你根本无力挽留高端达人的出走嘛,这算是致命的制度漏洞了吧?
4、因为你是社交应用,所以你要考虑到低质量用户发布消息时候的心情吧,完全是那种发完以后会沉的低落心态啊,过于隐私的又不敢发(谁敢在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上发隐私啊,想火啊?)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成长期垃圾信息频现,降低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成熟期低质量用户长期潜水,高质量用户跟风而动;衰退期高质量用户出走增加,转发重复率升高(不升高也没什么人想看)。因此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的生命周期会普遍远低于社交属性的社交应用。
刚刚我用的词是“转发”,注意到了吧,不是标题中的用词“分享”。“转发”属于广播式的分享,任谁也无法容忍门口有几十个大喇叭时不时地广播一些我们不关心的内容。因此转发是低效的分享,它无力引发有效的互动。
标题所说的“分享的谬论”,指的是,我们通常误以为分享是互动、是活跃度的一部分,其实错了,只有原创的内容才是形成互动并增加活跃度,如果原创的内容与分享的内容捆绑出现,那么原创内容的互动吸引力便会降低。分享和互动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不是彼此促进的关系,在社交应用发展的某些阶段,由于两者的互相影响存在时间差等原因,导致从数据上看两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我觉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法剔除时间因素来求证两者的关系(可不可以写得不这么论文……)
因此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的双强其实是假象,重分享轻互动的结果必然导致用户流失,所以,聪明的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的做法是——本应用内不能转发,只能收藏,想转发只能在别的社交应用里面转发。
这样做一石三鸟:
1、保证了本应用里内容的原创性,增加了用户互动的愿望,原创和互动能保持良好的活跃度;
2、转发的链接被甩到了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这类地方,大大增加了用户对微博和朋友圈的不满情结,这给未来颠覆这两款产品留下了机会;
3、优质内容可以转发到大平台,这样有利于高质量作者留守下来,作为自己众多阵地中的一个阵地来建设,从而有利于本应用平台有时间慢慢沉淀出优质的作者。
所以你看吧,媒体属性的社交应用的所谓的“分享”并不是分享到应用内部,而是分享到了外部,这样既合乎媒体的传播性,又有效避免了转发带来的危害。
然而这样也有两个缺点,媒体的传播性掌握在其他平台的手中,这对于拥有海量用户的大平台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它们宁愿承受转发的伤害,也拒绝将本应用内的内容分享到其他平台;另外,对于拥有不多用户的小应用而言,用户的友人可以在其他平台看到本应用转发出去的内容,就降低了友人下载APP并注册的可能性。
如文章开头所说,Social的社交应用也有天生的矛盾,互动的增加并不利于分享,一旦用户成规模性,那么用户会出自碍于面子等原因慢慢地添加自己“不喜欢”的好友,虽然一些应用可以设置不让某些人看到自己的分享,但是这样的设置总会被识破的,所以分享的热情会因为过度的“互动”而降低。
太好了,这样一句带过我就不用再写一篇“互动的谬论”啦,不过相比起来,互动的谬论的危害远不及分享的谬论,毕竟互动的谬论在陌生人的应用中是影响很小的,而熟人圈的话,互动的工具性会做出一定的补偿。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