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晴
来北京两个月了,女儿居然主动邀请我一起去逛大观园,这让我欣喜不已。她马上就要满17岁了,有自己的朋友和圈子,能够陪着老母亲一起逛逛,真的让我感动的。其实,我来北京后心中还是有些担忧,害怕打扰她的学习,担心对她的生活造成干扰,所幸女儿安慰我说“对我的一切能够产生干扰的只是自己,妈妈,你不要担心太多了,我和你在一起很愉快的哦!”
好吧!看着女儿开怀的笑容和青春的活力我也释怀了。只要孩子需要,我马上会来到她的身边,如果不需要,我可以在自己的生活空间里默默等待。
我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新华街的路上有全国最大的烤鸭店(全聚德),有100多年前建校的北京师大附中,有中国书店,是当年老北京古玩书法、金石、琴室聚集的场所。这街上有和平门中学,以前是光绪年间兴建的我国最早的高等师范学院。还有我国最早的丰泰照相馆的原址,在这里拍摄过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还有康有为和梁启超所办的京华印刷局的旧址。
这些一排排古老的房屋、低矮的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勾起我们对古都这百年悠悠历史的无限遐思,这些老北京人安然地生活在这幽静而古老的街道上,他们在广场上跳舞、歌唱、拉起了二胡,是多么幸福啊!
穿过这些胡同、街道,我们来到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这是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视基地,当年为拍摄这部经典名著,经红学家、古建筑家、园林学家和清史专家根据书中的描写而共同建造这么一座“名著园林”,既有皇家园林的富丽宏伟,又具有南方民间园林的闲寂幽深,实现了《红楼梦》的梦外梦。
一到大观园的西门就看到许多老人用粗大的毛笔沾水在园内的地面上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一首首诗词,字迹慢慢干了,神龙见首不见尾,那满头的白发、那飘逸地书写的动作,那落叶飘飘洒洒地映衬,这幅画面显得是那么美。更美的还在里面,其楼台亭榭、殿宇辉煌、庭院深深、曲水回廊,置身其中即怀古今之遐想,犹如梦境,顿生思古之忧思。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是为迎接元春贵妃归省而建,极尽奢华,因此有“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的赞誉。来到大观园,这里熟悉的场景,仿佛书中的人物向我走来,和我一起聊聊这园子的前尘往事,聊一聊青春年少的欢喜事,这大观园内住着的全是少男少女,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朝气。
我看过《红楼梦》数次,十几岁的时候只看宝黛之间缠缠绵绵的爱情,他们在大观园里一起看《西厢记》,如花美眷、逝水流年。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看封建专制制度对自由爱情的扼杀,对人性的扭曲和迫害。三十几岁的时候就看书中的儒释道,儒家的虚伪与迂腐,道家的自然与无为,佛家的空灵与虚无。而现在四十多岁了,再看就是人生、家族的盛极而衰,曾经的繁华到头来仅仅只是一场空而已。每个年龄阶段看到的《红楼梦》都是不同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里,巅峰之作就是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以李白、杜甫为首的唐诗、以苏轼为领袖的宋词等,明清以来能够达到和上述文学高峰的作品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了!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曹公一生走过繁华、走过炎凉,最后用文字把一切化成梦记在这部书里。
从南门,也就是正大门进来看到的就是一座假山,此为贾宝玉根据唐代诗人常建的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未深”而题的,寓意是只有沿着妙道曲径蜿蜒穿洞而过,方能领悟园中诸景。这是一座用著名南北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开门见山”的特色。
走在假山的洞子里想象着当初大观园建成之初贾政领着自己的同僚、朋友一起来考13岁的儿子宝玉的对联、诗词。贾政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儿子生活在胭脂堆里,整天只知道跟女孩子混,是不上进、不成器的,哪里知道这个看似成天不用功的小小少年的文字功底还这么雄厚,所对的对联、所做的诗还有那么回事,有几分才情的,比他们这些老学究强多了。这是第一次贾宝玉在父亲心目中的形象改观了。
贾政在教育儿子方面除了骂就是打,是封建父权的真实写照,然而,宝玉对自己的父亲还是顺从和尊重的,即使他讨厌四书五经,讨厌科举考试,但是,为了孝道,还是参加了考试,并且考中了。只不过这之后就消失于尘世而离家修行了。
在高鹗的续书中,贾宝玉来拜别贾政的场景是这样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他的神情: 似喜似悲。 喜从何来?悲又从何来?喜的是终于脱离了尘世的污浊,悲的是父子的惨别。 曾经的“富贵闲人”最终所拥有的也只不过是一顶猩红的破斗篷罢了……
在贾宝玉居住的怡红院里停留了一会儿,便来到了潇湘馆,这是林黛玉的住所,曲折游廊后面是黛玉的书房,这园子里面种满了斑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正是“潇湘妃子”常年以泪洗面、多愁善感的隐喻啊!
黛玉葬花的场景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此刻又浮现在眼前:黛玉边落泪,边吟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哪里是在葬花,而是在亲手埋葬自己啊!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个人在贾府里孤苦伶仃,除了贾母和宝玉等的疼惜外,基本没人关心、爱护她。她就是为爱情所生,她的眼泪是为爱情而流,最终也只是为爱情而死。
当黛玉葬花时的吟唱听得宝玉哭倒在地,怀里兜的落花也撒了一地。宝玉由黛玉的葬花词,从花联想到人。宝玉哭倒,哭的不是花,哭的是如花的美人!与其说宝玉葬花,不如说宝玉在葬花样美人、薄命红颜。这次葬花,哀恸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即使看到这儿我依然没有流泪,这只是少男少女的忧郁罢了,在青春期悲春伤秋而已,那个阶段日落、月缺、落红、花谢都会让他们感伤的。然而当看到最后黛玉在宝玉、宝钗新婚的那晚焚掉书稿、吐血而亡之时,我是看一遍哭一遍,完全无法自持。一边是锣鼓喧天、新人拜堂;一边形单影只、独自走上归途的未亡人,这鲜明的对比,这无比残酷的现实,这爱情的幻灭,这才华横溢、花样年华生命的终结,真的让人痛到心碎、不能自持、泪流满面。
在这幽暗而清冷的潇湘馆回想起书中描述的那一段段话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人到中年已经由极绚烂归于平淡,再回首看宝黛的这种生死相依的爱情依然会为他们的真性情所感动,不过也仅仅只是感动而已,因为我们已经明白现实总会把那种唯美的爱情给残酷毁灭的,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生终归是一场又一场的梦幻的破灭而构成的。
其实,真的不想重新读《红楼梦》,每次读都会让我止不住泪流、忍不住悲痛,然而却还是拿起来重读,就像今天到大观园里行走着重读《红楼梦》,阅尽了人世的繁华后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还只是一场梦而已,醒来全都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