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大学时想离家越远越好,工作后却抢着票回家。

图片作者:Ken Faulks

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条感慨:

选大学时想离家越远越好,为什么工作后却抢着票返乡?

大学的第一个国庆放假,我没有回家,和家在外省的舍友去了三坊七巷。

吃了很多小吃,走了三个坊、七个巷。

七天里学校的食堂变成了不是每层都开,而是一天有一层开放。好几次去食堂都没有想吃的,顺势开始了减肥。

从这个小假期跑了6个晚上的每天4公里开始,我像是养成了习惯,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夜跑。

一切都很美好,我觉得离家远真棒。


我一放假就想回家,是从工作之后才这样的。

你别不信,学生年代,放假让我呆(躺)在(在)宿(床)舍(上)一整天都可以。现在呢,比起躺在床上,我更愿意回家找妈妈。

并不是因为妈妈做的饭菜多好吃,酒店大厨做得更不赖。家里的wifi、电脑、电视、洗衣机、热水器,员工宿舍也都有。而且,回家不叠被子妈妈会唠叨,起床起得晚了爸爸也会说,回家后弟弟打大型网游我看《奇葩说》的时候卡得不行。在宿舍不叠被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睡到多晚都没有关系,只要上班不迟到,每个宿舍都有各自的wifi,自个宿舍的有点卡了就连隔壁或楼上楼下的,密码都是8个8。

可是我依旧想回家。甚至,为了赶第一班回去的公交,起得比工作日还要早。


你知道什么是廉价劳动力吗?

就是工资每天70块,不是上班时间特别早,就是下班时间特别晚。每天重复又繁琐。

犯错不会有人正面攻击你,而是在下一次有问题出现时直接问你“是不是你干的蠢事”。

就是如此,我没有适应“大人”的世界,我不愿看清“社会”的残酷。

我想在家呆久一点,再久一点。

虽然回到家,就要面对爸妈各种唠叨和不耐烦:

“怎么又睡懒觉?”

“这么晚怎么还不睡?”

“天气这么冷多穿一条裤子再出去。”

……

仿佛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

我突然很喜欢这种感觉,那种真真切切被关怀的感觉,还有那些不用猜忌虚伪或者真诚的言语。

 

学生年代放假时,想几时回家都可以,丝毫不用考虑其他压力。

但工作以后就不一样了。

在朋友圈请求抢票加速的,绝大部分都是已经工作的人。

当你调了闹钟守着6点抢票却1秒就没了的时候,你才意识到这些。

过去一直认为只能出现在电视新闻上的春运大潮和各种因不可抗力的停运,在这个时间节点下,如此现实。

爸妈的唠叨和不耐烦,也在这个节点下,如此生动。

不睡懒觉了,我早起干点家务活好不好。

不熬夜了,我喝完枸杞茶就睡好不好。

不装逼了,我这就把秋裤穿上好不好。

我想回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