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模仿人类大脑,可在复杂空间里导航

一手创造史上最强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的DeepMind团队,5月10日,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自然》上发表论文称,其最新研发出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具有类似哺乳动物一样的寻路能力,非常类似大脑中网格细胞的工作原理。

当人们在熟悉的街道前行,大脑是如何引导人们绕过障碍物,找到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地,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步骤其实过程及其复杂。

科学家们在动物和人类大脑中找到了三种跟认路相关的细胞,分别是位置细胞、方向细胞和网格细胞。位置细胞能在主体到达特定地点时放电,从而赋予对过往地点的记忆;方向细胞能感应前进的方向;网格细胞则是最神秘的一种:它们能将整个空间环境划分成蜂窝状的六边形网格,仿佛地图上的坐标系。网格细胞是由莫索尔夫妇发现的,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细胞仅仅只能类似于GPS定位服务吗?一些科学家猜测,它们也会参与矢量计算,辅助动物规划路径。DeepMind团队决定用人工神经网络检验上述猜想。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利用多层处理模拟大脑神经网络的运算结构,科学家们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学习哺乳动物觅食运动路径,利用线速度、角速度等信号在视觉环境中定位。DeepMind团队随后利用强化学习检验这种网格结构是否能够进行矢量导航。强化学习被普遍用于训练游戏AI,人类告诉AI一种游戏的得分奖惩机制,但却不教授游戏方法,由AI在反复进行游戏、努力争取更高分的过程中自我进化。

研究人员将之前自动出现的网格结构与一个更大型的神经网络架构结合成了人工智能体,置于虚拟现实的游戏环境中。经历强化学习后,该人工智能在游戏迷宫中向目的地前进的导航能力超越了一般人,达到了职业游戏玩家水平。它能像哺乳动物一样寻找新路线和抄近路。

最关键的是,当研究人员“静默”原来的网格结构后,人工智能体的导航能力就会变弱,判断目标的距离和方向都更不准确了。

论文作者之一Dharshan Kumaran说道:“我们证明了网格细胞远不只是给我们提供GPS定位信号,也是一种大脑赖以计算两个地点间的最短距离的核心导航机制。”

DeepMind团队相信,类似的研究方法还可以用来探索大脑听觉和控制四肢的机制。在更远的将来,神经科学家们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代替小白鼠来做实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偶然发现,除了常规绿植,在桌上摆一些袖珍林地,近距离享受满眼绿色,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先来看看它们有多美。 把林...
    a83dcd5a612f阅读 762评论 0 2
  • j叔互动话题:你印象最深的表白是什么样子的?
    J叔说星座阅读 1,835评论 0 0
  • 打了一大串像星星一样的字 最后还是说了 晚安
    陶之夭夭1阅读 237评论 0 2
  • 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却也无力改变,这是何等悲凉啊!生活本不易,活的太容易,只因有人承担了那份不易,以为容易,却为了这...
    ttHH阅读 207评论 0 1
  • import UIKit @UIApplicationMain class AppDelegate: UIResp...
    沫晴er阅读 24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