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为什么要上学?》
【比】艾玛·德·伍特/著 喻之晓/译
今天是很多家庭重要的一天,孩子成为小学生了!我家也一样。报到的那一天女儿很不开心,因为她说不想上小学。她这种情绪已经很多天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听说作业很多,那太可怕啦。”我问她知道什么是作业吗?她说:就是学过的东西要再复习一下。嗯,理解的还挺准确。为了帮助她缓解压力,我们一起画了一张倒计时表。9月3日报道,从8月26日开始倒计时。每天画一下当天的心情。
8月26日 晕!
8月27日 吓跑了!
8月28日 囧!
8月29日 继续晕!
8月30日 不!
8月31日 想事情!
9月1日 尖叫!
9月2日 哭啦!
我以为不好的情绪已经疏散了8天,应该没事了吧。结果报道那一天她心情特别不好,从进了学校的门到离开就没怎么笑过,直到出了校门说要去吃冰淇凌才高兴起来。从那天起到9月7日开学,每天必定要说的就是“妈妈,我不想上小学”。情绪比较激动。我要怎么帮助她呢?
两个方面:
1: 了解她不想上小学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她听说上小学作业多。我问她你怎么知道作业多呢?她说听说的。我给她又讲了《小马过河》的故事,这个故事她1岁多就听过很多遍,这两年也会经常翻出来读一下。耳听为虚,亲自去试一下才知道是什么样子。她听完沉默,我看她是自己在那思考中,好像好了一点。
昨天晚上(9月6日),我们在外面吃晚餐,吃着吃着她又崩溃了。大哭“我不要上小学”。我说“上小学这件事是没法选的,只能去。你要是能告诉我为什么不想去,我可以看看怎么能帮助你”。她说她做噩梦了,梦见小学里有大怪兽。我们又一起说起了《我用32个屁打败了睡魔怪》,温习了打败怪兽的方法。结果她说,因为小男孩吃了炒黄豆才能打败睡魔怪的,她又没吃到炒黄豆,所以没法打败大怪兽。好吧,失败告终。
2: 要她明白小孩为什么要上小学。
她喜欢清华大学,我就说如果你想上清华大学,那就需要上小学,中学,然后才是大学呢。小学不上,人家是不收你的。
后来我们一起讨论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她说桌子不一样,幼儿园好多小朋友坐在一起,小学一人一个桌子。她觉得这样挺好,没有人打扰她。我可有了一个机会了,就说,原来小学也有好的地方啊,她跟着说,是哈。开始没那么排斥上小学了。我们一起包书皮,收拾书包,她还给书包装上了一个别针。
9月7日早晨,拎着书包跟我一起出门,她说:“妈妈,这个书包实在太沉了,我拿不动啊,那还是背上吧”。没有向我求助,直接自己背上了书包,这让我很意外。路上我们约好,晚上回来的时候要跟我分享在学校最开心的事。放学的时候已经完全换了一个人一样,很开心,说很喜欢上小学。
虽然就这样顺利的上学了,但是我仍然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释:“小孩为什么要去上小学”,以此来激发她学习的内驱力。那就来翻翻绘本《小孩为什么要上小学?》找找灵感吧。
关于上学的书有很多,有上学指南类的,讲述上学都做什么事情,像《我要上学啦!》;有讲纪律类的,仔细罗列了上学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像《上学第一天》等等。《小孩为什么要上学?》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我们都以为一开始可能要开始讲道理了。却意外的发现,作者一开始是讲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国王,因为受不了孩子们整天调皮捣蛋、吵吵闹闹,决定让孩子们“忙起来”——学知识。国王召集博学的大臣们商量对策:一位大臣说:“首先要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又有大臣说:“数数和计算也很重要”,体育、音乐、绘画……各种科目纷纷出现。就这样,学校被发明出来了!
故事诙谐幽默,贴近真实的学校生活,一点没有说教,把上学的意义在有趣的故事中娓娓道来。描述的学习生活丰富有趣,到故事最后孩子已经很期待上学了。我相信回到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喜欢这样的故事,在听故事中思考学习的意义和目的,学会主动求知。
睡前女儿分享的上学第一天最开心的两件事儿:
1、英语课老师特别美,
学习了一个好听的英语歌
2、喜欢所有的同学,认识了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