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旅窥探大千世界

      音乐仿佛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早上起床唤醒你的是一阵铃声,打开晨间广播,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我习惯在工作时找一首喜欢的歌曲作为BGM,闲暇时也会放一些乐曲舒缓心情。在不知不觉中,音乐渗透进我的生活中,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些声音的色彩。然而在这份愉悦之外,音乐还给我带来了不曾注意到的惊喜。或许我们没有注意到,借着音乐的表现形式,我也试着去窥探了这个广阔的大千世界。

      音乐就像是催化剂,激发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我想要去了解关于音乐本身的更多内容。如当我听到《命运交响曲》,我会在音乐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忍不住想要知道,词曲家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音乐,他是经历了什么?又想要表达什么?正是这样的好奇促使我去了解更多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在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经历之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命运交响曲》,我们好像会有更多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了。音乐的精神内涵是作曲家内心深处思想意识的反映,也往往是作曲家所处时代特征的反映,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内容,它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当我意识到从音乐中可以窥探大千世界的时候,不经要去回想,我究竟窥探到了大千世界的哪些内容呢?

      我窥探到了古往今来的传承与变化。比方说乐器,中国的笛、萧这类乐器从古时候出现开始,至今几乎没有改变过它的形态,而在西方他们的乐器则经历了变化。这一现象的呈现让我引起思考:中国尊崇自然,尊崇天人合一,且我们地缘辽阔,但很少与外界进行文化交流,秉持着“祖先的东西就是好的”这样的思想一直将古者的文化传承下来。而西方在宗教思想指导下,同时有多种文化的融合,使他们的乐器一代代变化,也越来越精细。

      我窥探到了民间与宫廷音乐的不同,也就是“雅”与“俗”。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有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对于宫廷音乐我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华丽,雄伟,浩瀚的,那是一种礼乐盛世,带有对皇室的尊敬,至于民间音乐,仿佛更能表现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农耕劳作,饥寒交迫,但又有着对生活的热爱的积极情感。在乐器上,或许装扮不同,但两者本质都是吹拉弹奏;在作用上,用音乐来表现统治者的威严、高贵。民间音乐则是生活苦与乐宣泄的途径,是情感传递的方式。他们各有特色,都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兴衰。

      音乐能够促使我去了解乐理知识而不只是享受音乐。大学学习曲式分析,在课堂上享受完美妙的乐章后,老师就带领我们去分析乐章背后的构成缘由。在课上,我知道了在调式上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也有不同的区分,在西洋音乐上我们称为大调式和小调式,在民族音乐上则是宫商角徵羽,颇具民族特色。不同乐曲的起承转合,都有它的娓娓道来之处。当我们能够去分析一首曲子背后在乐理上的构成原因,也就更能体会乐曲的美妙了。

      如上所述音乐具有如此之多的魅力,它能够给我打开一扇大门,给我微微指引一些方向去探索音乐背后的更多精彩,正如老话“学音乐的孩子永远不会变坏”所说的一样,音乐甚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珍惜美好,保护美好,喜欢音乐的孩子是不会去破坏万物的。音乐它可以很宏观,大到几天几夜都讲不清来龙去脉、歌曲分类、表现形式;音乐也可以很微观,你只要细细感受,当下你的任何想法都是被尊重和允许的。音乐就像是一种素养,不知不觉中浸透在身心里,浸透在骨子里,影响情绪情感,影响为人处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