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偶滴神呀(之二)

本章咱们接着往下唠高人气“女仙”那点事儿。

各位看官赐读上一章以后,可能感觉有点怪怪的,印象中传统的神话作品,哪个不是霞光万丈,仙气飘飘的......

就算不提传世典籍,拿当前各平台盛行的爆款修仙文来说,那也是遍地撒糖(CP),天雷滚滚(渡劫)......

结果到你这妖僧这里,没光环,不打雷,这都忍了,咋还整出“禁欲”这样反人类的词儿了呢?弄一帮单身剩女在那晃悠,这算不算有损仙界形象呢?


其实,“禁欲”这个词,确实有点不解风情,毕竟七情六欲才是真实的人间,连圣人都承认“食色性也”,老衲非得在这搞特殊,有点没事找抽的意思哈!


但是有一点各位不能忽略,本书的这部分“涉仙”内容,用“反人类”来比喻,貌似还真不过分,因为本来说的就不是人类嘛,官面一点的说法,人家是得道真仙,民间口头语那就更好理解了,有的方言干脆就叫:

——仙人板板!


如果用老衲一直坚持的“历史和现代何其相似”,也就是“古今一理”的观点来解释,那就更好理解了,有时千万不要把历史看得那么神秘,当今社会很多现象级的,其实早就自古有之,甚至有的“现代版”还不如古人演绎得完美呢!

就拿仙人板板必须“禁欲”这个梗来说,用古今一理的观点,各位最容易想起什么?

简直不要太普及,都已经明文写进相关法律和文件之中,如果再说不知道,那就不是素质的问题了,标准的法盲呀!

法律和有关文件都明文规定:

“公务员和国家领导干部,禁止经商或者从事类似经商的营利活动”

那么,万一人家就想发财就想获利咋整呢?

也好办,脱离体制即可,但是要注意有个回避期问题哦。


看看,老衲从不放空炮吧,“仙界”的那点事儿,听着挺神秘兮兮的,和咱们人间有啥两样吗?


言归正传,是时候请出本章的女仙登场了。


兰博斯瑞(NO.3)——西湖美景,三月天


这个不用费力猜,都普及的不要不要的了,这不就是白娘子吗!

看看,有时这小标题一旦整到位,连“友情提示”都省了!

白素贞的民间传说,真正成型于南宋时期,这也就好理解为什么“外景地”非得选在西湖的原因了,咋说当时也是帝都嘛,京圈儿的作品更容易上档次,不是吗?

其实本书“涉仙”的内容,大部分故事主干都成型于两宋时期,这也是老衲为什么按时间线把这部分内容排列到两宋这一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两宋的“道君皇帝”比较高产的缘故吧,民间也兴起了一股修仙小高潮。


估计有的看官会产生些许担忧,这个故事别的文艺形式暂且不说,光是92台视版的《新白娘子传奇》,就已经无法超越,你这妖僧还敢拿出来烤,不怕“糊”吗?


首先感谢关心,然后请诸位把心放到肚子里,老衲既然敢“翻炒”,那就是有点“作料”的,老衲一直都嗤之以鼻的复读机和炒冷饭手法,能那样轻易地打自己的脸吗!


老规矩,还是重点唠唠这位白娘子的形象问题。

一提这话茬儿,各位肯定眼前会浮现出那个一袭白衣,秀丽脱俗的经典电视形象......

没办法,谁让是那位不老女神(都懂的)出演的呢!

老衲敢保证,这位不老女神的粉丝绝对横跨多个年龄段,可能有的90后00后都难以幸免,除了这部作品的重播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女星敢说能超越这一位,起码以老衲还算毒辣的眼光来评判,现在还没有。

都说岁月不败美人,这位女神还真就没饶了岁月!


顺道插一句,这位女神无法超越的荧屏经典,除了白娘子以外,还有一部可能有点“代沟”的,因为就连老衲当时都是个鼻涕孩儿呢,也介绍一下吧,算是来个回忆杀,

——冯程程,许文强。(港剧“上海滩”)

可以这么说,这两个经典形象堪称荧屏CP的鼻祖!

谁同意?

谁反对?


言归正传。必须先提一下,这道“翻炒菜”可能就会让各位略感惊诧,必要的思想准备还是要有一些的。


各位回忆一下台视92版之中,白素贞的衣着形象,特别是头饰部分......

这个经典“服化道”造型,影响力其实早已远超影视剧圈层,各位可还记得曾经火爆一时的某喜剧类综艺节目,某些喜剧演员(看过的都懂)简直已经把这个形象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了,绝对对得起“搞笑,她们是认真的”那句口号,而且在北方非常流行的“XXX大舞台”,这个形象也是爆棚的经典剧目之一。


如果整一堆中国古典服饰研究或电影学院服装艺术专业的名词,别说老衲写着发懵,估计各位看着也迷糊,咱们来点直观的。


头上左右两侧两个扁平的发髻,横叉一支长长的簪子,脑袋后面有时还挂着一片儿类似于现代婚纱的白布.......

我想我说的够接地气了,因为实在拽不出比较专业的名词,平时就连给女儿梳头的活儿都排不上号,只能表述到这个地步了,好在这个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稍微点拨一下各位就能通透。


好吧,看你一个大老爷们,这么费劲地磨叽半天女子妆容问题,也挺不容易的,到底想说明什么呢?


还是那个温馨小提示,请各位收起小桌板,系好安全带......


白素贞的这个造型,是标准的——“孝服”。

也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披麻戴孝”。


再具体一点,那两个扁平的发髻,是古代女子“髟狄”髻的一种,用于丧礼或守孝期,至于那个长簪,古称“素钗梳”,是银质的头部首饰,脑后配以白纱,是为夫守孝的标配。


各位是不是下巴又合不上了?

你这妖僧还能不能正常玩耍了,没有这么干的呀!毁经典毁上瘾了吗?


没办法,这个才是“白蛇传”故事正常的玩法,老衲也是无奈呀!

知我罪我,一任诸君吧!


根据原版记载,这位白素贞确实是有丈夫的,而且断桥相会之时,她的丈夫刚嗝屁不久,应该还在守孝期。


唯一有点想不通的是,当年的剧组和主创团队,是想充分尊重原著呢?还是觉得这个造型肯定能火?咋就整了这么一出呢!


未亡人继续寻找幸福追求真爱,这本来无可厚非......

但是,能不能过了守孝期再折腾呀,这是起码的底线呀,这么着急跑去断桥约会,让前夫哥情何以堪呀!况且夫妻之间属于平辈,守孝期貌似也没那么漫长。

考虑到各位的承受能力,形象这块暂且翻篇吧,咱们接着讨论一下她和许仙CP剧情的“魔改”问题。


影视作品里面白素贞是来报恩的,因为一千年以前她还是一条小蛇的时候,被一个放牛的小牧童救过性命......

这不由得让老衲想起一首经典儿歌——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不知道哪去了......”

想知道哪去了并不难,因为故事的主创者做出了很精准的回答,这不,就在西湖断桥那等着你呢,等了一千多年了!


各位可以抓紧时间先感动一会,因为老衲又要发飙了!

原版记载中,白娘子“偶遇”许仙的目的很单纯,但绝对不是报恩,而是为了

——修炼!

而且被“炼”的那位许公子,原名也不带那个“仙”字,乃南宋余杭人士,江湖人称“许宣”,可能是读音相近的缘故,传着传着,咱们的宣哥就成了仙哥了。

不过叫什么真不重要,许公子还是那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白面小生,只是不知道转世轮回以后,身上还有没有牛粪味了。


至于这个“修炼”为啥非得找帅气爆棚的“当红小生”.......

这个嘛,修行界的女道友应该都懂,擅长修仙文的战友们也心知肚明,老衲还是看破不说破为好!

只是想做个小提醒,就是那位前夫哥的死因.......

有没有细思极恐的赶脚?


不知道这个“反转”够劲儿不?

还没完呢,既然都反转成这样了,怎么能不说说这个故事里另一个主角,那位法海同志。


作为有道高僧,自然不能干看着这只千年蛇妖随意迷惑咱们人间小帅哥啦,替天行道仗义出手,那是必须的......

如果哪个比较欠儿的导演,敢把老衲这个“发飙”版拍成影视剧的话,我敢说,绝对是另一番风味!不出意外的话,大概率会有“英叔”系列的赶脚。


看到这里估计有的看官会产生一种疑问,你这妖僧经常癫痫发飙我们早就习惯了,可是这回怎么前后矛盾呀?你上一章不是刚说过,仙女是“禁欲”的吗,都单着呢,怎么这又开始迷惑小帅哥了呢?


问得好!

概念首先要搞清,仙界禁欲目的是为了控制“编制”,不能太过泛滥,而这只限于“仙班”,也就是常说的“正式工”,根本就没提到妖界,如果要仔细划分,这个妖界更像咱们常说的“临时工”。


而本章的白素贞,甭管是否自带“仙气儿”,起码还没有修成正果,还是标准的临时工,个人私生活问题暂时是不会有人去干涉的。


如果觉得仙呀,妖呀什么的还有点生涩难懂,那咱就来点人间的。

谈过恋爱搞过对象的男看官应该都知道——

如果你狂追一个女孩,对她总有仙气飘飘的一种感觉,那么老衲真心奉劝你一句,该收手就收手吧,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缠着“仙女”不放呢!


如果你和一个女孩相处,总感觉她在你面前像个“小妖精”似的......

那么恭喜你,基本百分之八十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降妖”的事了!



兰博否(NO.4)——我听见海浪的声音


不知道各位被老衲的上文给“飚”得缓过劲没有,咱们还得往下进行,这个小标题看来有必要提示一下了,咋说也不如上文“西湖美景三月天”那样心有灵犀,不多说两句容易蒙圈。


这句歌词摘自黄品源的单曲《海浪》,算是小众歌曲,之所以引用至此是因为接下来要出场的这位“女仙”,和大海有密切关系。

铺垫至此后隆重请出——妈祖。


如果说不同文明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壁垒,其实在各自的神话传说体系中体现得最明显,都不用去深入研究什么东西方文化史,用日常的阅读和审美常识就能明显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神仙是分流派的。

咱们东方大国的神话体系自然算是其中一大流派,除此之外还有希腊众神流派、阿拉伯流派、北欧诸神流派等等。

当然这只是捡大的说,很多比较小众的“散仙”都上不了桌,其实要是往狠了整,可能相隔不远的两个县城,所供奉的神明都类型不同,俗话说的“十里不同俗”,自然也包括神话传说这一块,这也是文化习俗的一种嘛。


这么一看,这“仙界”的地方保护问题很严重呀!

那么,有没有影响力能超越地方壁垒的“通吃”款神仙呢?

还真有。

本章要说的妈祖就算一个,何止超越了地域限制,可以这么说,都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限制了,在整个东南亚诸国,绝对算得上通吃,甚至在全世界华人华侨聚居区,那也是香火旺盛,老外估计都相当羡慕。


先说说这位女神的来历。


据记载这位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北宋年间的福建莆田,在少女时代,林默得到某位大仙的点播,成为一名通灵的女巫,具备了一定法力。那时候的航海技术有限,各种海难频发,林默熟悉航道,又精通法术,遂以一己力,时常救渔夫商贾于危难之中。

相传她28岁那年羽化登仙,人们感念林默的恩德,为她立庙奉祀,称呼其为“妈祖”。民间传说妈祖升仙后也时常显灵,仍像在人间时候一样不断救助着来来往往的渔船和商船。


民间百姓得到好处,再加之传说的加持,信奉一位女仙这本来没什么可稀奇的,但是这位妈祖可没这么简单,因为她和那些找个山洞自我修行,完事后让雷再“劈”那么几下,最后终成正果“渡劫者”有个明显的不同,除了民间自发地供奉,妈祖还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阶层的“敕封”。

宋高宗加封妈祖“灵惠昭应夫人”,宋光宗又诏封“灵惠妃”,将妈祖的封号提高至妃一级,元世祖忽必烈册封妈祖为“护国明应天妃”,不但护国,还升到了“天”那一级,可谓荣宠备至,大清帝国的乾隆帝,直接封为“天上圣母”,不但上了天,还涨了辈分呢!


沿海地区民间信奉倒也罢了,这位妈祖居然在官方也如此爆红,这在众仙之中应该算是独一号,这位女仙究竟有何等魅力和能量,能在诸神黄昏中脱颖而出呢?


看来又得穿透了!


宋元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实行积极扩张政策,广州、明州、密州、泉州、杭州、上海等地均设立市舶司,广州和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港口,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宋元两代的统治者都认识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合宜,所得动计百万计,岂不取胜于民”,由此鼓励妈祖的祭祀和传播。泉州人在航海过程中将妈祖带到全国沿海地区、东南亚乃至东非沿海地区,成为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信俗。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传播,妈祖信俗遍及全世界45个国家,妈祖庙超过5000座,信众超过3亿人,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港澳台和东南亚诸国主要信俗之一。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整个西太平洋沿岸,除了棒子和小日子这两个妖孽另类,几乎就是妈祖的天下,听说偏北的海参崴华人聚居区,也有妈祖庙出现,香火还挺旺盛呢!


现代社会啥玩意都讲与国际接轨,都流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老梗,要说这仙界之中“国际化”最为彻底的,我看非妈祖莫属,这位林默女士,或者称之为林默仙子,用某圈的话说,妥妥的国际化巨星。


在这说得慷慨激昂的,貌似有点刹不住车了,用啥手法收笔呢?

其实有个现成的梗可以利用一下,那就是清朝咸丰皇帝给妈祖赐的封号,别的不说,光是长度就是一道别样风景,居然长达64个字。


忍不住手痒拷贝一下和诸位共享吧:

——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我等的船还不来,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寂寞默默沉没沉入海,回忆回来,你已不在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茫茫人海狂风暴雨

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就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

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摘自任贤齐单曲——伤心太平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1. 不知哪朝哪代,在一片茫茫草原上,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叫李青城,女的叫白媚娘。夫妻两恩恩爱爱,相...
    洛洛鱼小姐阅读 739评论 3 13
  • 友情提示,架不住这历史上的“神仙姐姐”着实有点多,虽然老衲已经过滤出大部分,还是一个“多女主”的局面,出于控制合理...
    律野闲踪阅读 112评论 0 1
  • 法海大师,对我说,施主,你不是宋朝人,你来自一个遥远的未来。我一听,差点昏过去。他怎么知道这些呢?法海见我不相信的...
    JamesMow阅读 596评论 0 0
  • 1. 为了此篇文章,实足做了大量功课——煲剧。温故知新,重温《新白娘子传奇》。 缘于几个月前白娘子再现,被一帮活脱...
    宣鸣舅舅阅读 2,703评论 17 22
  • 上一章掰扯了半天“女汉子”木兰女士的家庭住址问题,虽然目的是为了佐证木兰家族是鲜卑军户,估计还是让一些看官不太适应...
    律野闲踪阅读 14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