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点大盘

因为考试的特殊性,这次笔试到面试字只未写,所幸还有几个月前的稿子,底层逻辑本质上是互通的,所以那17篇的文章也够用了,有人问我就甩文章,甩手掌柜可能就是我这种吧。出于礼节,是时候更新点什么回应下新朋友的关注。

一、结束or开始

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很多很多的朋友考完试,不论考好考坏,是时候放纵放纵,可能是吃,可能是玩,可能是熬夜,把之前没玩的游戏之前欠下的局统统补上。这种“报复式消费”确实很爽,不过就如饮食一般,暴饮暴食伤的是胃,而这种报复式补偿,只是耗费心神罢了。保持一个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才是王道。

结出果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成了败了,你还是你,开心不开心了,都有可能,关键还是收拾好自己,赶紧开始下一步的行动。这时候总结复盘或许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二、小盘点

这次的题目难吗?不难。考的是什么?考的是开放性思维。估计难倒了一片应试教育思维的朋友们了,甚至很多人觉得超纲了。那么,有的地方公考面试是考官读题然后考生没有多余思考时间直接答题,这样超纲吗?那很多省份很早就开始在做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算不算地狱难度?之前说过,面试最大的赢面就是高维打低维,也是最简单的赢法。有一个开放型成长型的思维去拥抱这个世界,去拥抱不确定性才是破题的关键。

分水岭是什么?个人觉得分水岭是“说书”。可能有些小伙伴后悔没跟我一起去参加读书会了,还有一些人可能要捶胸顿足,我推荐过不少的听书软件,不过很多的人觉得这没什么用。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能这也是一个难忘的瞬间。

这边要说一下,不要老想着什么标准答案(应试教育的锅),我闭着眼感都能想象一堆人在聊治国,这个题目出来就没人预设一定要说哪一本书才能得高分。

悄悄说一下,坐你对面的考官们学习可能比你还扎实,甚至他们一半的人都讲过党课,你确定要讲这个?且不提这个,这个满天飞讲这个题材的时候,说点不一样的题材,搏点差异化也好过让考官耳朵长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选一点烟火气的内容来讲,不正好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里个人的观点是随便讲一本最近读过的有感触的书即可,然后顺便发散一下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的帮助。我甚至觉得上周读书会的《学会吃饭》这本书都可以拿来讲,从学吃饭的东西,寻找底层逻辑看生活看工作也是不错的法子。

再举个例子,你就是拿育儿书来说都行,育儿的核心是什么?关注、理解与鼓励。用在亲子教育如此,用在工作上也是如此,人际交往也是如此,甚至可以聊岗位专业的东西。之前的文章说过万物互联,所有东西都是可以融会贯通的。这道题就是看你爱不爱学习、爱不爱思考、爱不爱总结罢了。

至于另外两题就没啥好说的了,一题自我认识,老题型了,另一个就是组织处理+人际关系融合一点遴选岗位场景。

三、大盘点

先看面试的全过程,如果再答一次,你会怎么做;再看面试当天的全过程,是否有哪些多余的动作可以去掉,最后看从你准备面试开始到面试结束的全过程,哪些行为有用哪些行为无用,统统做成经验行动准则一二三固定下来,毕竟下次说不定还用得上。

可能有的人复盘面试准备过程会发现:我就不到两周的时间,我有啥好复盘的?

不妨告诉你,很多人一开始就是笔试面试一起准备的哦!再不妨告诉你,有的人平时就在积累,而不是到考试报名开始才准备的,积累什么?积累知识储备,积累思考维度,不断训练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很多时候,输赢不是结局决定了,而是在一开始就高下立判。没什么赢在起跑线上,因为你还在热身的时候,别人已经跑远了。

给朋友们的小建议:

今天起,不妨多读读书,多输入多输出,融会贯通不是靠嘴说,而是不断的积累,不断思考总结,然后刻意练习,最后才有爆发。就那么十来天想逆天?天理难容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