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释言午
“女孩子,有份稳定的工作,离家近一点,即使工资不高也挺好了,何必四处漂泊,早晚都是得嫁人的。”
“……”
01
25岁以上的姑娘,春节回家最怕的是被催婚、被安排各种各样的相亲。
我还没有25岁,可同样也有最怕的事情,安安分分终此一生,尽量避免漂泊辛碌,这就是我最怕的父母眼中的“理想状态”。
我不怕被他们这样的思维洗脑,因为我知道自己有那份执拗的热情,也不曾怀疑过自己思想意识里的那份独立。
可是我害怕与父母的思想产生明显的冲突,我怕父母觉得自己不够懂事而伤了他们的感情,也怕自己会在他们期待的眼神里看到自己的心软。
就拿这样一个问题来说吧,如果你是一个女孩子,你的父母会支持你远嫁吗?
这是一个看似问或答都很轻松的问题,但摆在现实面前的时候,往往会让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有人说,远嫁是一场骗局,这我不得而知,但远嫁的确需要勇气,非凡的勇气,在这份勇气背后,往往是你和父母的分庭抗衡。
我们都一样,你怕被催婚,我怕谈未来,我们都像个爬行者一样,一边喜悦,一边挣扎,一边认真,一边回避。
02
很久之前,我特别不喜欢一个词,就是“代沟”,我不希望自己与父母产生所谓的代沟,我更希望建立一种朋友式的相处模式,为此自己似乎也许愿了好多年。
现在,我依然不喜欢这个词,但我坦然承认这个事实的存在,我也始终没有和父母建立起理想中的相处模式,这倒是意料之中的必然结果。
大概是从去年开始,我明显地感觉到父母这种“女孩就该安安分分念完大学,按部就班地工作两年,然后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就算圆满了”的观念,的确让我惶恐,因为,我好像不是这样的女孩子。
我无法按照别人的安排来生活,更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很多年之后,我真的会开始这样的生活,但那一定是我心甘情愿选择的,而这个时间绝不是现在。
趁现在,正年轻,我还想为自己多折腾几年,我还没有喝过最烈的酒,还没有爱过最爱的人,还没有经历过社会世事的起起伏伏,还没有在深夜里思念成冢,还没有去过心中的远方,所以,我还不想按这样的方式去生活。
不可将就的何止感情这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才是最不可将就的,很多人终其一生,为的就是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哪怕最后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也不要自己碌碌无为不曾尝试过。为了理想中的种种努力过的那些时间,都不算荒废。
03
鱼与熊掌真的不可兼得吗?
记得大概两年前,印象中恣意不羁的表姐从念书的城市回到这个普通的小城工作时,我特别的难过。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那个从小到大就思想独立不受拘束的人,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从未想过她会回到这个束手束脚的小城来生活。
回到小城的她,的确对这儿的工作不甚满意,可是小城机会有限,她也已失去了再次外出闯荡的勇气。
去年春节,我和表姐挤在一个被窝里,还说起了这个话题。
我问她:“姐,怎么就甘心回来了呢? 从未想过这样。”
她说:“我已经27岁了,父母希望我回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就连换工作我都没什么勇气了,何况是换一个更大一些的城市……”
在那一瞬间,我有些失落,说不上是遗憾还是失望,五味杂陈。
我不想承认这是印象中的她,可这的确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是因为长大吗?一边长大一边成熟,就要一边放弃一些东西吗?女孩子就该待在父母安排的期望里安安分分过一生吗?那么,她们自己内心的追求呢?
04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来过一次,但却有无数种活法。
有的人喜欢安逸稳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外云卷云舒。
有的人喜欢大风大浪,在挑战中不停地去尝试、去经历,去塑造自己。
很难说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好一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是不应该在这N多种生活方式的选择里,掺杂进性别等主观性因素作为最终决定的标准。
做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个姑娘,都有选择漂泊的权利,如果她不想放弃,请在身后支持她,世界那么精彩,她也想自己活得漂亮。
每一个姑娘,都敏感脆弱,渴望怀抱与温暖,可是有很多姑娘,她们想要自己去努力看看更远的风景,哪怕会受伤流泪,哪怕会难过失落,也不想放弃这份初衷。
不要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就剥夺她们想要“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如果可以,请做她们坚强的后盾,像信任自己一样去信任她。因为,所爱之人的支持,对每个姑娘来说,将会是一份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