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3到2023,我们历经了共41届春晚,但最近十年,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明确的感受:春晚越来越不耐看了,甚至连对它的吐糟也越来越多了。那春晚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越来越不耐看呢?我认为原因有三:1.看春晚的目的变了。2.春晚的演员选取不当。3.作品的内容不好。为何是以上三点?听我娓娓道来—
1.我们看春晚的目的变了。为什么看春晚的目的变了呢?因为春晚的本质是人心的交流与碰撞,年跟前,在五湖四海的儿女都赶回家过年,如此大的号召力,正是源自于亲情的力量,如果不重视中国人的这种亲情,春晚就没有立足之地。春晚,要让大家感到骨肉团圆,要让人民感到春晚是他们自己的晚会,而不单单是像现在看春晚的目的一样:看演员美不美,穿得好看不好看。再一,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视频来聊天、见面,这也造成许多年轻人不像以前那样期待了。
2.春晚的演员选取不当。为什么演员选取不当呢?俗话说的好:“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觉得这句话很直接的说明了演员的问题:只有专业的人才能把这件事办好。我们回望近几年的春晚小品有几个是专业的喜剧演员?唱歌有几个是专业的歌唱家?不大部分都是为了引起大家兴趣请来的流量明星吗?如果没有自己想见的idol,有些年轻人对春晚根本就没有期待(当然不包括人心的改变),如果像最初那样,分工明确,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单凡有点功底都不会演差。而现在呢?大部分全是明星,只要有流量就让你上。他们有些处理不到细节,并没有专业的人做得好,个别还不太自然,没有喜剧感,这不就对喜欢春晚观众们的观赏大打折扣了吗?但又两边为难,尽快想出解决方法,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3.作品内容不好。也就是剧本不好,为什么说内容不好呢?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文化作品的包容性不够。 在这个日益发展的国家,我们的科技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一些新产品,新标志建筑物的介入就慢慢的代替了传统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逐渐的被泯灭、被新事物所代替,这时候,我们国人不但没有意识到我们伟大的传统文化在破灭,且还一直在支持外来新鲜物质的介入。使春晚就这样逐渐迷失了方向,它不断更新新鲜的节目,而传统文化也在逐渐减少,传统文化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历代沉淀下来的东西啊!新鲜感的节目可以让我们回味无穷吗?显然不能,举个例子:传统文化古筝和近年新乐器卡祖笛,哪个能让人反复回味?肯定是乐符有动点的传统音乐!我们应该在创新的同时保留这些传统,才会让演出更富有色彩!
春晚,是文化的传承,是时代的记忆。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为许许多多人奉献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以上是我的一些观点,我们都希望如今慢慢走下坡路的那个春晚早日回到那个那个人们爱看且耐看的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