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地铁上听了孟岩的《够与多》,居然红了眼眶。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到底多少是“enough”?很多的不幸不是来源于真的不够,而是来源于不断的比较。
回顾这两年,自己认为的不幸,那是否是真的不幸?还是自己与期待中生活的落差,与他人的比较,与过往自己的比较?
跟元宝说,万事皆可逆,唯有生命不可逆,那过去两年多所经历的,是可逆还是不可逆?那这份不幸的感受,到底来自于哪里?
一边听播客一边在问自己。
商业的时代,其实塑造了两个事情,一是商品,二是人们对于商品的渴望。我们关注的、展示的,不是因为那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更多是因为这些事物代表了自己,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而真正美好的事物从不寻求关注,你是要记录那个瞬间,还是享受了那个瞬间?
昨晚地铁上被年轻女孩叫了“阿姨”,那份不舒服也来自比较。最近看过一句话,你不像这个年龄,她不像这个年龄,那谁是这个年龄的。我们总是高估自己,自认为自己年轻,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自己该有的年龄,真正的年轻都在美颜相机里,不要去和年轻自己比较。
周末聚会,同事夸赞自己的妻子,我会心生落寞,那也来自于比较。可是人与人的人生本就不同,自己所经历的那是自己人生的部分,也是自己成长的部分。
投资也好、年龄也好、婚姻也罢,比他人比较,那就真的永远在落差,可能真的就没有幸福可言。
真正看自己,足够到底是多少?今年初开始记账,确实花销不少,但一年记账会让自己看到真正的花销,分清基本、舒适还是奢侈。有些事满足基础,有些满足舒适,奢侈那是偶尔的奖赏,也不需要展示给他人看的标签。
能够把纷杂思绪诉诸笔头,其实是一种能力,自己似乎是欠缺的。但每日记录就像一次简短的对话,梳理情绪,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