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人类成长的条件是这些需求得到释放的满足,而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因为正常的需求受到了压制或剥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点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
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不会考虑更高级的需要。比如我现在肚子很饿,我首先需要填饱肚子,而不会去考虑听高雅音乐。当我生存的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我首先会去找一个人来帮助我们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不会首先找一个人谈恋爱。当我童年时某些重要心理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会首先去满足这些重要情感空缺,而不是考虑爱情,因为爱情是一种更高级的情感。这是符合马斯格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的。当然也有的人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是圣人的行为,不是我等凡夫俗辈做得到的。
我们现在的性格和反应模式,都是在童年时于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物(通常是父母)的关系模式中形成的。我们的心灵世界,由于重要人物的影响,被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童年的一些重要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形成创伤的种子,种植在我们心灵最隐秘的地方,生根发芽,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和行为方式。就好像一道符咒,在浴意识到海洋中潜伏着,影响潮流和季风的走向。过去的伤痛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它绝对不会无声无息的消解,它潜伏在我们心灵的最底层,腐蚀着、风化着我们灵魂的基石,日日夜夜睁着一只怪眼,折磨得我们永无安宁。
但是我们可以循着重要人物这条缆绳,重新梳理我们与重要人物的关系,重新审视我们的规则和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成轻易就能完成的。有时自己完成力不从心,或是吃力和痛苦,还需要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比如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或催眠治疗师。在催眠状态下重新回到童年,再次去体会童年的痛楚,和这个伤痛进行直接而坦率的对话,并在想象中完成未完心愿,让停滞在那个阶段的心灵重新成长起来。经过处理的惨痛往事,就丧失了控制我们的魔力,然后一个轻松畅快的我,才能够成功符咒之下解脱出来。
夫妻之间,如果相互都能满足对方精神上的需求,这样的关系就比较稳定和谐。和谐的夫妻关系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共同点,二是互补性。越是心理健康成熟的人越会把共同点放在第一位,互补性放在第二位。越是心里不成熟不独立的人,越会把互补性放在第一位,把共同点放在第二位。因为人首先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才会考虑精神上的需求,而真正的爱情主要是属于精神层次的。
把互补性放在第一位的夫妻,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磨合期。比如过去你欣赏他沉静、理智,相处久了你会觉得他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你爱他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发现他处处自我为中心,总想去控制他人;过去你觉得他细腻温柔,现在却觉得他缺乏男子汉气概;过去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停止喋喋不休;恋爱的时候,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情人,相处久了才发现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最让你受不了之处。
和谐的人际关系、夫妻关系,必须建立在拥有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的基础之上。当我们对自己有更全面更彻底的认识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自我修复过去的创伤,当创伤修复以后,圆满快乐就会出现,那时你将发现你的内心深处是多么的神奇和安全,你会多一些快乐,多一些勇敢,多一些智慧,多一些轻装前进的勇气。你既能享受别人的付出,也能享受自己的给予,并且不求回报,你不压抑自己也不会强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