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比尔盖茨2015年在LED的演讲“我们准备好应对疫情的爆发了吗?”
预警了面对人类最大规模的威胁,我们不是没有一套使用良好的系统,而是我们根本没有任何系统。没有一群准备好了的流行病学家,训练有素的医护小组去疫区,没有反应系统。
今天我们面对周边活生生的人和事,心情跌宕起伏,感动,悲伤,愤怒,欣慰,绝望,可能还有激情的斗志。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夜晚,我们又到达了一个情绪的高点。
我们该如何和自己的这些情绪自处?
面对悲伤
李医生的死是标志性的,也让我们所有人极其悲伤。
他将工作时的所见在大学同学群中分享,说“华南水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并说“大家不要外传,让家人亲人注意防范。”
如果群中人如李医生所愿,并不外传,那么李医生的善意劝告也许并不带来全国人对这件事的了解。他关心着身边的人,这样发言的风险他自己也有预感,这已经是令人动容的善举。
我们并不需要他是“面向公众的‘吹哨人“,才感动和纪念他。
真实的李医生已经足够我们关注。
最让人动容的并不是他“吹哨”,而是在采访中他说:“等我病好了我就会上一线,现在疫情还在扩散,我不想当逃兵。”
他应当被作为一位负责而关心着身边人的医生被记住,而不是一位英雄般的体制的对抗者。
因为我们自己恐惧和绝望,所以期待英雄出现,期待有转机意义的事件发生,期待改变可以快速降临,当我们说“记住”的时候,事实上我们期待着无数个“记住”的共鸣可以带来显著的改变。
所以我们将他的去世变成了一件全民盛大事件,不是坏事,但请分辨我们的发泄,是实在的纪念,还是一时激情。
面对愤怒
我们不能期待真的存在复仇者联盟,英雄救世,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对体系。
我们国家在2003年非典之后,曾经建立了一个理论上非常高效的疫情上报系统,这则新闻早在2016年11月17日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就发表了,提到“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疫情信息从基层发现到国家疾控中心接报,时间从5天缩短为4小时,织起了快速捕获疫情的’天罗地网’”。
这一次,这套系统失灵了?
奉献我们的爱心,但捐助系统一次次让我们心寒。我们到底应该相信系统里的哪个部门?
系统总让人失望。
我们愤怒,谴责这件事中的混乱、愚蠢、渎职和侥幸的心态。支持一切追责和完善。
就像澳洲几个月都扑不灭的大火一样,巨大现代国家的官僚体系,面对紧急的灾害,总是显得漏洞百出,无能为力。
如实地评价发生的错误,让被谴责者获得他们应得的谴责,这也是一种正义。
反省
这次还生出了很多奇怪的谴责,例如很多音乐人做了与疫情相关的歌曲,被认为是拍马屁;最近的专利申请事件,包括围绕着新建设的两座医院的诸多争端。
我想说,保持真正的正义感,从反省自己开始,而不是谴责他人。让我们更少焦躁,更多冷静。
除了绝望呐喊外,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不必穷尽力气去敲打。
这次也有很多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多朋友参与网上的志愿者行动,真的为各个医院送去很多物资。在疫区,人们互相关照,分享生活。这些都非常有价值。
近日,一位在“方舱医院”读书的年轻人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这一画面被媒体镜头记录下后,流传在社交网络上,就连该书作者、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在推特上转发了这条新闻。
如果我们这次有什么真正可以收获的,那就是,调整自己,在无聊中努力充实自己,让自己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