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时不时会有这样的抱怨:“生活那么忙碌,感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今天看李笑来回复读者对于“为什么人会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或者对本来有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的回答,让我顿有醍醐灌顶之感。
他说这是“缺乏刻意练习”的结果!
02
难道刻意去练习了就会让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
如果我们观察身边的人,或者直接问他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多半人不一定能马上坚定地告诉你,反馈的可能是:喜欢看电影、看书、跑步……当你对这个兴趣加上频次和时间要求,很多人会意识到之前自己所说的兴趣确实是生搬硬套的,觉得自己要是说不出点“兴趣”,别人一定会认为自己很无趣,很没追求。
回顾我感兴趣的几样东西,英语学习算其中之一。这是我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吗,不见得。我记得大学考4级的时候,因为有高中3年加初中3年的学习基础,所以并不算太难,一次通过,那时觉得对语言学习还挺感兴趣。
然而到准备英语6级考试的时候,第一次自己尝试着做模拟卷,基本80%都是连猜带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部分听力,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当时我着实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卷子了,难度系数怎么会增加那么多。可想而知,第一次6级考试在没有充分的准备下并没有通过。
大学里总得做点让自己费劲的事吧,于是我给自己制定了半年的6级备考计划,然后每天刻意地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一早起来听听力,学语法,晚自习做阅读理解、练作文。
渐渐地,从完全听不懂6级听力到能理解内容后做题,从搞不懂复杂句到能通过语法分析从句的修饰,以帮助阅读理解解题。
奇妙的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兴趣越来越浓,甚至觉得即使没有通过6级,整个过程也是非常值得的。当然,6级自然而然过了。这个兴趣持续到现在,从学生时代的哑巴英语到现在能进行日常交流(当然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03
大多数人培养兴趣的路径通常是这样:有兴趣-尝试一下-碰到瓶颈-无法克服-没兴趣-放弃。所以我们会发现单凭一开始的兴趣而能坚持下来的事情并不多。
要想持续保持自己的兴趣,刻意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轨迹应该是这样的:有兴趣-刻意练习-做得更好-更有兴趣-继续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成为习惯。
04
我也曾经历过很多一开始有兴趣,后来没有持续去练习,没有持续投放注意力,于是就没兴趣的事情。比如说学吉他,前几年,报名了一个周末吉他班,每周两节课,还没持续8周,我就放弃了。
一开始肯定是有兴趣才去报班,学的过程发现既要识乐谱,又要两手同时动,实在费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开始是我的兴趣,后来碰到点困难,没有刻意去训练,于是就不再是我的兴趣了。
05
职场中也一样,我运气比较好,碰到的老板和客户都非常关注下属或合作伙伴的成长,严要求,同时宽容度高。我记得开始那段时间,每天压力超级大,不仅要在短时间内能用商务英语回邮件、做报告,而且基本隔天就会跟你回顾和总结,每周还有一次分享会。
所有涉及的项目都是需要技能,需要反思总结,需要我们每天有所突破,所以并不容易。反观那段时间较高强度的训练,发现各项技能和元认知能力的提高是最快的。竟然不知不觉也喜欢上这种通过刻意训练带来的快感和成就感,以前是被环境推着走,现在是主动想在工作中,生活中对自己有一定强度的训练。
所以,我始终认为如果上级对下属没有太高要求,貌似考虑到员工的工作量和能力,员工也相对感觉轻松,但是从长远来看对员工并没有太大好处。
06
当我们对很多事情没有兴趣的时候,我们总是拼命去找能让自己产生兴趣的事情。殊不知,这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就像,我们只会算一道数学题,不如懂一个公式,懂一个公式,不如学会解题思路。总是盯着问题本身看,不一定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你现在应该找到培养兴趣的答案了吧。
END
我是鸿小尤
追求人生的厚度、深度和温度,与你一起践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个人成长、职场干货、投资理财、语言学习、旅游分享,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