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习惯“反思”的你…

家里的微信群里早上看到舅舅发了这样一大段,没有了以往的点赞鼓掌……

“年愈七旬的交大女教授即兴发表了一番感慨:《不能让下一辈看到的感概》

        已是几次住女儿家了。 看到了孩子们的富足、前卫、潮流生活,很羡慕。

        但是,就是有那么点想不通:他们如此完美了,我们老人们为什么还要节衣缩食地"接济"人家?

        他们的化妆品有多少?随意买,经常买,刚打开又买,以至于一堆一堆地,过期了也不知道,而后扔掉,再扔掉……

        他们的衣服,自组织新家庭,就没有带来以前的旧衣服。全是新买的……

        他们的零食,五花八门,五湖四海。一袋袋、一瓶瓶、一盒盒、随意一款就是一袋白面与一桶麻油的钱。

        他们的冰箱里应有尽有,却经常去饭店。他们的工资,挣多少也是月光。

      他们给大人们的礼物,也就是那么一点点,一点点…………。

        我们,至今节俭,脑子里想的仍是——能省则省,不多花一分冤枉钱。买打折的、买低廉的、买一口口儿想吃的,攒下的大把的钱,然后悄无声息地,倾力补贴给儿孙们。

    下一代用得着吗?

    下一代理解吗?

    下一代感恩吗?

    是存在代沟?

    还是时代不同?

        但她们丰衣足食后,本应该从收入中提取起码的储备金。以保障赡养老人基金、孩子的成长教育金、自身的各种失业、意外、以及养老金……等不时之需。要承担他(她)们应担当的家庭责任呀。

        也许我们这一代并不知道,当我们奉为稀罕的食物,给孩子们带去后,人家至今在那搁着、晾着,根本不屑一顾。一旦忘记了,很可能会毫不心痛地扔掉。

        我们给人家的是当地的商品,而人家却想的是外地的商品;  我们好不容易去外地给人家带了礼物,人家却又说喜欢国际的。

        于是在这个清晨,我看到孩子们随意丢在沙发上、灶台旁的各种巧克力呀、甜点呀、零食袋呀,脑子里就出现一大块猪肉、各种袋面、各种蔬菜水果……

        我们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大方一把吃尽自己所想吃的地方小吃、特色餐饮……走出家门去享受大自然,趁着腿脚还灵便,有计划地到全国各地逛一逛,欣赏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呢?

        我们有什么必要为他(她)们的不懂事而买单呢?

        我们应当教给她(他)们储蓄的方法,教给她(他)们放远格局谋化未来的道理。至于您的钱款财物,还是留给落后时代的自己吧……!

        赶快行动,从改变观念做起,全面改良自己的生活习惯。换一种活法,想方设法活出吾辈的精气神。不然就再没机会啦!

      [呲牙]此文转给有同感的同学、亲人、好友们,共读、共鉴、自省![呲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说“一日三省”,这段话的末尾不仅与老年人共鉴,也一定激起很多子女的“自省”。尤其是对于曾经特别喜欢自省的我来说,一定是看完又在心里说“躺枪”,好像说的就是我。

那段话里的“教给她(他)们放远格局谋化未来的道理”,七旬妈妈还打算教儿女,可是儿女已经多大?学习提升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了。学习如何增长智慧,如何达到生活的平衡,而不是一直要增长钱财。

除去自我批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生活习惯,这些购物习惯,很多都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

比如:

朋友刚刚买了什么看上去很好,我也想要。-- 从小的攀比,大脑、集体意识给到的比较、争取、努力-- 在做这些之前没有人教导到底要追求什么,对吗?

那件物品提升生活品质,逼格很高,一定要入! 真正的欣喜、快乐,不是物质的叠加,为了无穷的欲望牺牲时间精力赚取大量的金钱换回迟早会被替代的物品……  学习断舍离才会帮我们提升智慧去判断。

牛奶也要买进口的,保证安全营养。可是人体根本无法吸收牛奶的营养,还增加身体消化负担,如果不了解这些,一箱箱搬运牛奶回家是谁的错?

除去自省,我们要杂学,提升智慧,才不会在一次次的自省后深深地自责,委屈了自己。有时候,所谓的自己,根本也不是自己打造的啊,所以,为了不让自己一次次难过,没别的选择,学习,成长。

当我们懂了,我们也好教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什么是真正的追求,该做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要挣钱,该如何花费,怎样不被集体意识带走…… 过真正的生活。

延伸阅读:要有比别人多的钱    牛奶的真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