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还记得火爆网络的萌萝莉小蛮吧,不到2岁就已经是直播红人,微博大V,俘虏百万粉丝。
爆红的秘诀只靠一个字:吃!
作为最下饭的网红,专治各种食欲不振,这销魂的吃相比十罐老干妈都开胃,简直让手机这头的叔叔阿姨们欲罢不能!
瞧这手舞足蹈左右开弓的架势,一粒米都不舍得浪费,真不愧吃货届的饭量担当!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面对各种「吃饭困难症」孩子的窘况——
从来不主动乖乖吃饭,每次都要跟在后面边跑边喂;做饭10分钟,喂饭2小时,玩碗玩筷子就是不吃饭;吃了几口就烦了,盯着他吃饭就开始使性子闹脾气……
到底怎样才能让挑食的孩子好好吃饭啊!这实在让广大父母们求路无门!
你一定不只一次进行过这样的灵魂拷问: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却连孩子吃饭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你以为这是孩子的问题?
不,这是你自己的问题。
从表象看本质,别陷入方向错误的死循环
或许,你从来都没有认真去了解过,孩子为什么会挑食?
不如换位思考想象一下,我们自己在吃饭时,耳边却一直360度立体环绕着这样的声音:「快再喝碗汤!再多吃快肉!你不吃青菜不行啊!吃完了吗,快点吃!」
你是什么感觉?
是不是烦得要死?
超过三次估计就撂蹶子走人了吧?
既然你会如此,那么孩子自然也一样啊。我们在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就是: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
不,孩子也有情绪,也有自我意识,也会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表面上是在「挑食」,实际上是在通过挑食来和我们争夺权力。
看不到本质,也就无法了解孩子真正的诉求,从而在错误的发力点上用力,便只会陷入死循环,甚至扼杀孩子的自主性,影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
所以呀,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固有偏见,从新的认知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跳出纠结,明确目的,另辟蹊径解决问题
希望孩子不挑食好好吃饭的目的是什么?
是让孩子全面吸收营养,保持健康成长。
那么在保证营养全面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孩子挑食的权利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你可以跟孩子商量并达成协议:
饭前进行一个挑食的仪式,准备6种原料,孩子有权利从里面挑出3种喜欢的,但是必须吃完,然后你再开始做饭。
如果吃完,就可以得到奖励,下次就可以继续挑食,这个仪式叫做「挑食六进三」。
这不是随便乱挑,而是在某种规则下挑食。既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挑得开心吃得乐意;也不用为他的营养搭配担心,岂不是皆大欢喜。
反套路的育儿课程,教你做「偷懒」的父母
说了这么多,我相信你还有很多问题希望得到回答。
「孩子早上赖床不肯起怎么办」「孩子老是吃手怎么办?」「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这些答案,在《扫除孩子的12类坏习惯》里都有。
这个课,是Momself创始人崔璀,联合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老师,耗费了1年的时间调研、打磨、测试、调整,最终做出来的产品。
不只是给出理念上的东西,同时给出看得见摸得着的动作。这些动作,跟父母们惯常的尝试完全走在不同的方向上,乍一看匪夷所思,甚至南辕北辙。但它们反而能带来我们期待的结果。就像「不许背乘法表」而最终让孩子们背会了乘法表一样,它是悖论的,又是简洁的,实用的。
请相信,对孩子好,并不是只有给他「更多的东西」。
有时候,换个思路,少给一些。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