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辞职创业,经历了中国最火爆的创业热潮。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客、眼看他楼塌了。自己也经历了从意气奋发到犹豫不决再到坚定前行的起起伏伏。看过电影《内心引力》,感触颇多,在TED现场深入聊天后更感觉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是一部戏剧。创业,还在路上,关于创业,分享些想法。
1、要不要创业?
坦白说,现在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信息的发达,让创业的难度变的越来越大。三年前,铺天盖地的报道都在告诉那些怀揣梦想的孩子只要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三年后,那些飞起来的猪大多摔死了,还留在空中的,要么本来就不是猪,要么至少长了翅膀。现在很多人问我要不要创业,我会反问他:你觉得创业很舒服么?
事实上,创业并不直接等同于财富,也不等同于自由,反而等同于禁锢。因为当你开始打拼,你的生活中便充斥满事务,那些你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务。描述一种状态——“你”就是那个创业者,“你”聪明、野心勃勃,在会议室、车库、办公室、咖啡厅、公寓或是宿舍中,或者与一小撮人埋头苦干,或者孤军奋战,即便是在学习、上班或是陪伴伴侣和孩子的时候,“你”依然会走神,去考虑“你”的宏大构想——这种无时无刻的状态,你是否愿意接受,如果愿意接受,并且未必带来财富、成就甚至肯定,那就去创业吧。
如果不行,老老实实做一个体系内的一员,也同样能够收获满足。
2、为什么出发?
两年前,我的第一个投资人(现在依旧非常感激)在车里跟我说:在我的钱进来以前,你确定一下团队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当时觉得这是一个很虚无的说法,现在理解是一句忠告。其实创业这件事情,有很多的动因,可能纯粹为了赚钱,也可能是为了获得成就,也可能是想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其实,不管哪一种都没有对错之分,但却指向不同的地方。老前辈总提起“志同道合”,这里的“志”就是价值观,就像做书店,这是一个充满情怀的事情,情怀的事业未必不能赚钱,但是满足情怀,为读书人创造价值就是我的初衷——我希望能够为一座城市、一个社群带来一些不同,合伙的师兄们希望他的女儿成长中有一座书店相伴、聚拢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这便是我们的“志”与“道”。
创业,就是这一个由自己书写的故事,在开始的地方,遇到那么一群人,大家交换了思想,发现希望走向同一个地方,于是就一起出发吧。
3、谁是你最初的10个人?
谁都知道要塑造“企业文化”,但我却认为,企业文化不是塑造的,是自然形成。这个形成与创始人有关、与团队最初的10个人有关。为了什么而出发,决定了这支团队的价值观,而最初的10个人,决定了团队的气质。我相信,创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早加入团队的那十个人——小团队的优势不是“小”,而是你可以选择同行者。
《黑客与画家》这本书里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大公司就想巨型的古罗马战舰,一千个船员同时划桨让战舰航行,但这艘战舰上的每一个人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努力会让战舰变的更快,同样的,功劳也因为一千个人平均化了。如果从这一千人中挑选出10个人驾驶一艘小船,前进的速度却会比战舰更快。因为,每一个人的努力都能够感觉到船速的变化,而每一个偷懒的人都会受到抱怨和惩罚。——这10个人,决定了船的速度甚至沉没。
任何一个团队、一家公司,就跟人一样,有自己的使命与寿命——它的诞生一定有原因,它的死亡也不会无缘无故,它最初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它在未来是一个健康人还是瘸子。如果你正开始或者正准备创业,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发,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然后一起拥抱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