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超长的假期,我终于耐不住寂寞,尝试了一下做凉皮。于是,我总算明白,为什么全国人民都在学做凉皮,因为,这个活儿的确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武器!
七点半起床,没来得及洗漱就和面,饧面,因为我需要节约时间,必须统筹安排。然后吃饭,洗漱完毕,戴上耳机追着剧,正式开始我的操作,这时候是八点钟。
三个不锈钢盆一字摆开,开始洗面。洗面的过程挺好玩儿,像洗衣服一样揉搓,看着白色的淀粉一点点被洗出来,只留下有弹性的面筋,第一次这样玩,很有意思。一直洗,不停换水,直到把面筋洗到水很清澈,洗面完成。把面水放置沉淀,面筋加酵母揉匀,上锅蒸二十分钟。蜂窝均匀有弹性的面筋做好了,忍不住尝了一块儿,味道不错!这时候是九点半。
这期间,喝茶,上网,吃水果,晒太阳,准备午餐(午餐又是油泼扯面),不表。吃过饭,王先生午睡,我惦记着面水行不行了,都没睡。终于,我在看了好几遍以后认为,面水沉淀好了,把王先生拉起来一起去蒸凉皮,这时候是下午两点钟。
我先把面水上层的清水倒掉,基本只剩下淀粉和少量清水,然后用筷子把淀粉搅匀,过筛,感觉有点稠,又加了一点清水,于是开始漫长的蒸凉皮过程。家里没有做凉皮专用的西安叫“罗罗”的容器,于是我找了一个不锈钢盆代替,另外一个不锈钢盆装凉水,准备冷却。电热锅加水烧开,我和王先生分工合作。盆里抹油防粘,将面水舀到盆里转匀,放到开锅的电热锅中隔水加热蒸,加盖。网上的经验是看到凉皮变色并起大泡后可以出锅冷却,第一个,我没有看到起泡,认为蒸得差不多了,取出来,冷却后,揭下来,凉皮太硬,变成粉皮。于是我们分析,是蒸的时间太长,并且面水少,太薄了,于是,改进。面水多一些,同样的时间,仍然没看见起大泡,取出来,凉皮太厚,好像不熟而且不成型,果断扔掉。又一次分析原因,是我们用的不锈钢盆,中间高,四周矮,面水肯定流到四周多,薄了中间没有面,是环形;厚了四周肯定不熟,换容器。于是我又找了酸奶机内胆,很深,但是太小,做了几个,速度太慢,照这个进度,估计要做到半夜。我想用烤箱的九寸圆形烤盘正好,但是翻箱倒柜没找到,连地下室都去找了,仍然没有,估计不知道哪一轮被我断舍离了。这时我已经有些气急败坏,很不淡定了,光在琢磨是不是就此把这一盆面水倒掉?王先生倒不着急,尝试了不粘锅煎,不成;用电饼铛蒸,不成;然后他发现了菲仕乐高速快锅的蒸格,好巧的是,蒸格有个提手,和罗罗差不多,然后就在这时候,我又发现了两个不锈钢饺子盘,底很平,而且口大、矮,可以放进锅里蒸并且能盖上盖,于是我们又一次换回电热锅。这中间给闺蜜打电话求助了一下细节,我们重新开始蒸。很顺利,在王先生很严谨地在每一锅定上时三分钟以后,我们做的第一张起大泡的凉皮诞生了,凉水冷却后揭下来,不粘不黏不破,弹性刚刚好,火候刚刚好,我第一次做饭的过程激动得差点哭了,太不容易了!这时候才第一次有心情拍了一张照片,我们太难了!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合适的工具,找到了成功的窍门,我们简单复制,不敢松懈,终于把所有的凉皮做好了。看着我们一天的成果,我又一次想哭,我们太难了×2!这时候是下午四点半。
干完这些,我拖着打了败仗一样的双腿躺床上歇歇,总算唱下这一出,还算成功。五点半了,我们俩又一次合作,切黄瓜丝,煮豆芽,熬辣椒油,泡大蒜水,稀释芝麻酱,然后切凉皮,加生抽、食醋、辣椒油、大蒜水、盐一起拌好,才有了这来之不易的拌凉皮,讲真,味道还不错,总算是有了些许的安慰。这时候是下午六点。
今天一天的时间我们就这么忙碌在厨房,为了这一个菜,中间的插曲令我一度怀疑自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在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的假期大家都在做凉皮,因为太太太充实了。絮絮叨叨写出来,发发牢骚,并且我决定:这是我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做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