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吃出来的》:高血压患者的7个饮食建议

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中只有10%的人把血压控制得良好。为什么这种疾病如此高发,又这么难控制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很多认知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人不明白血压高只是一种现象,总觉得,高血压是病,把血压控制住就好了。其实,血压升高是个信号,是在告诉我们:身体出现问题了,需要找找原因了。

还有很多人认为降压药一旦吃上了,这辈子就别想停药。

事实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血压高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我通常把这三个阶段比作一条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也就是源头,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游是高血压现象;下游是各种并发症,比如,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

通常大家都是先在上游犯了错,不以为意,甚至认为那是享受生活,于是生活轨迹长期走偏,慢慢地出现中游的高血压现象

如果血压已经偏高,你还是不往上游找原因,不想控制自己的行为,而是拿着降压药当万灵丹,以为吃了药就万事大吉,却不解决真正的病因,长此以往,就会走到河流的下游——出现冠心病、脑卒中等各种并发症。

所以,如果不问缘由,仅仅用降压药把血压压下去,那也就只能骗骗自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想从根本上改善高血压状况,要从上游做好管理——注意五个方面: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理调节和营养均衡。

高血压患者要想真正摆脱高血压,摆脱药物依赖,就一定要从管理自己的行为入手,“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句话千真万确,人人都可以做到,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高血压患者中95%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只有5%属于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做过多探讨,更多聚焦在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问题上。

过去,我们把搞不清楚原因的高血压统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现在随着科技进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知道,所谓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得了原发性高血压,有些人第一反应就是吃药,以为这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有些人不愿意服药,原因通常有几点:或者认为药有不良反应,或者觉得自己还年轻,害怕一旦服药就会一辈子服下去……其实,盲目地抵触吃药和单纯地依赖药物都是不对的。

吃不吃药要以血压控制情况为标准。

降压药有好几类,有扩张周围血管的钙离子阻断剂、有利尿剂、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还有抑制心肌收缩及周围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现在比较讲究的用药是几类药物各取一点,增强药物的协同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当病症出现而原因不明时,就只能针对症状的表象进行治疗,先把血压控制住。降压药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同时一定要配合生活方式管理。事实证明,即便是病情严重者,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血压也会明显下降。

吃降压药是不得已情况下的做法,不吃药也能使血压正常是每个患者想要达到的目标,然而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与自己的惰性进行斗争。

当血压在中、重度升高时还是要吃降压药,这个“治标”很重要。只是一定要知道,艰巨的挑战在后面,你要开始控制饮食了,你要去运动了,你不能再熬夜了,你不能再大量喝酒了,等等。标本兼治,渐渐地,降压药可以减少,甚至可以完全停掉。

如果你看到河流中出现了污染物,这是现象;如果把污染物和另外一种或者几种拮抗剂去对冲,表面上看污染物减少了,但是污染源仍然存在。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污染会越来越重。

真正的智慧者会立即想到寻找造成污染的源头,掐掉污染源。治疗高血压同样如此,只有掐掉致病源,血压才会慢慢降下来,降压药也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掉。

在我国高血压是以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这一标准,并且根据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一级也称为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二级高血压也称为中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三级高血压又称为重度高血压,收缩压在≥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一级高血压暂时不用吃降压药,开始严格地管理自己,同时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二级和三级高血压需要马上吃药,让血压降下来,同时在生活方式上努力改变,做到标本兼治。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这是基本原则。

高血压患者该怎么进行饮食管理呢?

很多人可能会马上反射性地回答:低盐低脂嘛!其实没那么简单。在饮食上要做好7件事,才是降低高血压的真正王道。

01均衡饮食

一说到均衡饮食,很多人觉得是“徒手逮刺猬”,无从下手。到底应该怎么吃才算均衡呢?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大方向——既种类齐全,不缺乏某种营养素,又配比合理。这样才不会使体内垃圾过多,也能避免出现任何形式的营养不良。

02控制总能量,减重很重要

肥胖程度与血压升高呈平行关系,减肥和控制血压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控制血压的升高,首先得控制体重的增加。

有试验结果显示:体重减少1千克,血压会下降1毫米汞柱。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要减轻体重,主要是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辅以适当的运动,让消耗的总能量大于摄入的总能量。如果同时限制钠的摄入,可使降压效果更为明显。

减体重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

体重轻度增加的高血压患者(超过标准体重30%以内)保持每月减轻体重500~1000克,直到恢复正常标准体重。超过标准体重30%~50%的中度肥胖者,应严格限制饮食,尽量摄入低热量食物,还要增加运动量。

减肥可以从每日减少主食100~150克开始,食量大者可以从每日减150~200克开始,然后再根据体重和身体其他反应进行调整。

特别要注意减少米饭、米粥、面条、蛋糕、面包、糖果、饮料等食物的摄入,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等低热量食物,这样既可减轻饥饿感,又能供给身体充足的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碳水化合物过多会引起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中国以前是农业国家,人们习惯吃很多碳水化合物,比如面条、粥、米饭、馒头等。现在许多年轻人喜欢喝各种饮料,饮料里面含有非常多的蔗糖等碳水化合物。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如果没有被消耗掉,便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的同时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比如肉、蛋、奶。很多人一说要减肥就把油类的摄入量减少,实际上,油类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不能摄入过低。肥肉、坚果都可以吃,但不要吃油炸食品和存在很多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另外,要养成勤锻炼的习惯,增加热量消耗,提高减重效果。控制饮食要长期坚持,否则体重会很快恢复到原有水平,甚至会变得更加肥胖。

03适量控制盐

研究显示,平常食用的盐(钠盐)越多,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日均钠盐摄入量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会升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而钠盐摄入量减少后,血压水平和与之相伴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会下降。有研究显示,当氯化钠控制在低于6克/日时,血压能下降2~8毫米汞柱。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天人均盐摄入量为12~15克,甚至更多,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盐摄入量应少于每日6克的标准。

好的习惯加上时间的积累等于健康,而坏的习惯加上时间的积累等于疾病。

04摄入足量蛋白质

许多患者一得了高血压,就不敢吃肉了,鸡蛋的食用量也减少了一半,其实这样做大错特错。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与血压升高成负相关。换句话说,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有利于降血压。

那优质蛋白质从哪儿获取呢?

优质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牛、羊、猪这些四条腿的动物,鸡、鸭这些两条腿的动物以及鱼类等没有腿的动物。简单地说,优质蛋白质就是动物蛋白质。当然,鸡蛋和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很好的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指出,中国居民每天每千克体重应摄入1克蛋白质。一个标准体重为70千克的成年男性每日应该摄入70克蛋白质,女性约为60克。70克蛋白质中所包含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质应占到一半,这样每天应该吃35克优质蛋白质,相当于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或者吃100~150克瘦肉。

05吃对脂肪吃够量

脂肪对人体的组织器官非常重要,通过脂类的摄入,人体能得到能量、磷脂、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生命必需的元素。

高血压患者吃脂肪类食物时要注意数量和质量。

脂肪的数量是指摄入的脂肪在一天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我认为一般情况下脂肪提供的能量要占一天所需总能量的30%~40%比较合适。

地中海饮食是目前最推崇的健康饮食,长期坚持地中海饮食,可以减少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痴呆、肿瘤等慢性疾病。地中海饮食中脂肪很多,脂肪的比例占一天总能量的40%左右,这是因为地中海地区鱼类资源丰厚,加上盛产橄榄,因此,鱼油、橄榄油占一天的油脂比例较高。

最近的许多宣传把脂肪丑化得“凶神恶煞”的,总在念叨“少油少盐”,甚至把炒菜改成煮菜或者蒸菜。

其实爆炒蔬菜有很多好处,且不说味道香,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高温时间短,有利于保留营养素。另外,许多蔬菜在油性的环境下,会产生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

还有许多人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肉和动物内脏,导致脂肪摄入量太少,造成脂溶性维生素不足和必需脂肪酸缺乏。

其实大家不要在脂肪的摄入量上太纠结,而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脂肪的质量上,这样会对健康大有帮助。

脂肪有许多不同种类: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还有一种是反式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可以吃,尽量做到1∶1∶1就好了。

有一种脂肪不要吃,那就是反式脂肪酸。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喜欢吃甜点,而甜点中有大量反式脂肪酸。长期吃这类食物一方面容易发胖,患高血压、冠心病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另一方面会影响大脑的功能,所以一定要远离这些甜蜜炮弹。

06多吃富含钾、钙、镁的食物

钾离子与钠离子有拮抗作用,所以多吃含钾高的食物,比如,香蕉、莲子、苹果、柑橘、橙子、大豆、南瓜、香菇等,都有助于降血压。

缺钙和缺镁会引起血管平滑肌痉挛,造成血压高。当人们提到补钙的对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老人和孩子。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钙质流失过快,因此需要补钙;而孩子正在长身体,补钙有助于孩子骨骼成长和发育。除此之外,钙跟高血压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科学家调查发现,每日食钙量少于500毫克的孕妇与食钙量大于1000毫克的孕妇相比,前者妊娠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后者10~20倍。

对常人调查结果显示,每日食钙量少于500毫克者,高血压发病率是每日食钙量大于1200毫克者的2~3倍。我国流行病学也证实,人群平均日钙摄入量多者血压低,少者则反之,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摄入1200~2000毫克的钙。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小鱼干、虾皮、海带、紫菜、黄豆等。

镁是维持心脏正常运转的重要元素,能够辅助心肌收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促使血液运送到全身组织器官。含镁多的食物有坚果、牛奶、海带、紫菜、鳕鱼、燕麦、糙米等,也就是种子、海产品、奶类和粗粮。

每天我们要摄入300~360毫克的镁。100克松子中含镁567毫克,100克西瓜子中含镁448毫克,100克黑芝麻中含镁290毫克,可见,每天吃一些坚果对补充镁元素非常有用。

07膳食纤维不可少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比较肥胖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补充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以通便,减肥,降低餐后血糖。

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有蔬菜、粗粮、水果、豆类等。主食尽量选择粗粮,比如,白薯、土豆、玉米、燕麦等。

内容来源参考书目:《你是你吃出来的》夏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