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动力消失
1.1书中提到多个案例,他们原来的人格还在,没有抑郁症,智力和身体机能都正常,但是动力全无,他们不是思想上懒惰,他们也知道自己有很多事应该要去做,但就是不能主动;这些人的共同特征:纹状体上有血管破裂的痕迹。
1.2纹状体:是大脑指令的中间站,把大脑中负责决策的脑区指令传达给负责运动和情绪功能的基底神经节; 神经学家相信,纹状体可以帮我们把决策转化为行动。
1.3研究发现纹状体的活动与人的情绪反应——尤其是期待、兴奋的情绪有关。
第二部分 掌控力激发动力
2.1自我激励
2.1.1懂得自我激励的人比同辈人的收入更高,幸福感更强,对自己的家庭、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
2.1.2如果方法得当,人们的自我激励能力会不断增强。
2.1.3要增强自我激励,关键在于,要意识到产生动力的前提是,你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界环境,你必须先让自己拥有掌控力。
2.2动力
2.2.1科学家认为,动力更像一种技能,类似于读书、写字,可以通过学习和磨炼获得。
2.2.2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他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会更具有动力。
2.2.3拥有选择的机会能够给人们带来自治权和自决权,这是动力产生的第一步。
2.2.4最能够让人产生动力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确信局面在自己的掌控中;二是给自己的行动赋予更大的意义。
2.3掌控局面
2.3.1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他就会更加努力,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3.2做决定是一种证明自己拥有掌控力的方法,每一个选择(不管多么微不足道)都能强化我们的掌控力和自我效能感。
2.3.3当我们有能力掌控局面时,大脑会变得兴奋。
2.4第二部分总结
2.4.1我们用做选择的方式证明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动力由此产生。重要的并不是我们具体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而是拥有掌控权。
2.4.2如果给人们机会体验掌控力,让他们试着独立做出决定,他们就能产生意志力;只要他们养成独立做出决定的习惯,自然就会产生动力。
第三部分 内控点和外控点
3.1相关基础知识
3.1.1内控点,即相信自己的选择能够影响自己的命运,具有内控点的人通常会把成功或者失败归因于自身,而不是自身以外的因素。
3.1.2有外控点的人认为自己的生活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自己无能为力。
3.1.3人们可以选择【成为内控点的人,还是外控点的人】,方法是通过训练和反馈,例如夸奖学生努力(努力是自己可以选择和掌控的),他会更愿意挑战更难的题目,夸奖学生聪明(聪明是自己没法掌控的),他会选择更容易得分的题目。
3.2唤醒内控点
3.2.1当人们处于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局面的情境中时,其内控点就会被唤醒。
3.2.2好的教导员不会夸奖某人说他是天生的XXX,因为天生意味着无法自己掌控,而会更多给他们灌输XXX是可以后天习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