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无论多幸福的婚姻,都有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时候?
我们都谴责鄙视医闹,但会不会偶尔也被医生忙碌时丢过来的话噎到?
明明很爱父母,有时候却大喊大叫之后又很后悔很自责?
自从人人有了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致甲方致仇人,甲方虐你千百遍,你如何待他如初恋?
老板超级nice,但你就是不敢开口谈加薪?
孩子进入叛逆期,你说一句他有十句等着,到底要不要大抓狂?
……
我工作在宇宙中心五道口,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想不开在华联顶层要跳楼,僵持了两个多小时,警察成功将其说服劝了下来。这是专业人士做得漂亮,你觉得我们平常百姓没机会以语言的力量救人于水火?这确实。但是,我们普通人可以通过语言自救,比如一次性解决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
你并不需要额外多做什么,只是在说话的时候,重新组织下语言,调整下情绪。把一些技巧加入你原本要说的话当中,就可以优雅而高效地说服他人。这就是“犀牛博士”乔治·汤普森在《柔软对话》一书中想要教给我们的。
本书来自于风靡美国30年的柔软对话学院经典沟通课程,有世界各地超百万的学员听取课程,并从中获益。他们有的改善了亲子关系,有的挽救了濒临破碎的婚姻,更多的人把柔软对话的技巧应用在工作中,成为交流专家,更好地与同事、上下级沟通,让职场表现更高效出色。
※ 人与人互动时的5个宇宙通用规则 ※
1、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尊重对待,感到被侮辱会奋起反抗,甚至报复。
2、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好声好气地询问,而不是颐指气使地命令,询问是尊重的表现。
3、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被询问或命令时,能得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将原委告知也是一种尊重,不告知“为什么”会降低一个组织(包括家庭)的公信力和说服力。
4、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主动权去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威胁做决定。威胁不仅不尊重,而且会引起反抗,适得其反。
5、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在做错事时,能获得改正的机会。
这是乔治·汤普森博士总结的跨文化交往的5个真相,你读下来可能会觉得里面通篇就传递着一个理念,那就是尊重和相互理解。没错,这就是柔软对话所强调的最基本原则。你可能觉得很简单,真正在生活中处处做到却真的很难。因为你会发现,作为一本教你柔软说话的书,它的最基本理念却不是教你各种话术技巧,而是让你从心里尊重和理解别人,这是对自己更深层次的要求,关乎一个人本质的教养与素质。
※ 有这样一类人 ※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标榜自己的真性情,觉得自己是心直口快、快人快语、不藏着掖着、刀子嘴豆腐心……总之,这类人有很多词语用来肯定自己各种不过脑子的言谈。怎么讲呢?有的人可能确实只是性子直情商低或者是怪才枭雄,但有的人真的仅仅是太过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对于后者,我真的想说你可以看看这本《柔软对话》,最起码要反思下自己不受欢迎的症结在哪里。家人没跟你翻脸只是宽容,我敢下结论在工作环境下不会有人一直忍耐你的,这和专业能力无关,业绩不是一个人职场得意的保障。只要你的工作需要和别人对话,就永远要面对这个问题。
《柔软对话》在开篇,就提出“哲学指导行动”。我们生活工作中待人处事的方式来自于我们的信念。柔软对话的哲学基础在于用语言达到特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收放自如,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反复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是要认识到人们希望被尊重对待、任何时候都要给人留有余地。这适用于各种关系:警察与罪犯、商业竞争对手、父母和孩子、夫妻、师生、医生与病人等等。
上面提到的那类由于自私或无知,使用了语言暴力的人,他们轻则遭遇生活工作中的各类失败、口角纷争四起。重则让自己陷入危险境地,需知不恰当的言语很可能激怒别人,而不可抑制的愤怒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危险事件的导火索。No zuo no die,既然跟这类人谈尊重别人没用,保命还是要紧的吧?So,请管好自己的语言。
※ 关于柔软对话※
柔软对话的目的
11句永远不要对人说的话
这些话中总有一两句是你在生活中常脱口而出的吧?很不幸,它们全是极具攻击性的句子。你可以自己读读揣摩一下,也可以和周围的人讨论,他们最反感听到哪些话?把它们从你的语言中去掉,你就朝着变成柔软对话大师的目标又迈出了一大步。柔软对话,就是通过“换位思考”的说服方式,温和地为自己赢得主动的配合。
※如何有尊严地应对生活中的语言攻击※
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生活常常给你当头一棒。你会发现,在极端情况下依然保持平静是重要的一课。如果交谈对手让你心烦意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就被他控制了。无论最后的对话结果如何,你的情绪失控都会给你带来不好的后续影响。
不让自己失控,也很简单。就是如果有人言语侮辱你、拒绝你,你得让这整件事变得毫无意义,对你毫发无伤。你以玩笑的心态让它过去,就能成功。任何语言攻击的强度,都是自己决定的,你奋起反击拼个你死我活,对方的攻击就被你自己赋予了生机,成了事实。你不在乎,它就什么都不是。
与难搞定的人相处有两个原则,原则一:只要这个人按照你说的去做,他爱说什么让他说去。原则二:创造双赢局面,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总之,柔软对话就是教你如何用智慧和语言的双重力量去得到你想到的东西。你只是外在的语言技巧,更有内在的发于智慧的对敌对的认知与化解。
当我们不尊敬一个人的时候,不管是在别人面前贬低他,还是当面让他难堪,我们自己也会失去力量。从职业的角度讲,也丢了脸面。我们会心烦意乱,用不负责的态度说话。如果我们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与人有技巧地交流,那么在别人会经常犯错的地方,我们处理起来才能不失优雅,以自尊、自信的方式对所有人都施以尊重。
※教育中的柔软对话※
作者在书中讲了自己做老师时教一个问题班级的故事。这个班级的学生非常可怕,把前任老师暴打、倒挂窗外摇晃。作者上第一节课时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恶意与威胁。好在他冷静了下来,没有言语辱骂学生、没有告状、也没有利用习武优势去动用武力。他问学生课余的工作,找到他们熟悉并骄傲的领域,让他们去讲课。最终全班同学都被激发了,他们开始自发地阅读和写作,有的甚至进入了大学。
这并不是一个柔软对话的典型案例,却是书中最打动我的。很多为人师者本身对教学理念没有任何了解,教育的目的是拓展心智,而人的心智只有在被鼓励、有自发动力的时候才能扩展。要激励人们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最根本的原则是:提高期望值。那些问题学生有动力去学更多知识,正是因为他们自信了,对自己的期望值提高了。
在教育领域,语言暴力的影响比虐待严重许多,因为它造成的伤害无法愈合,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常常有人谈起,小时候挨过的打可能完全记不起,但是来自所在乎的亲人的一句具体的人身攻击,却成为陈年累积的语言伤口,久久难愈。这就是为什么都说言语比利剑更伤人。所以,为人父母者,可以不懂任何高深的教育理念,但一定切记,注意自己的言语,任何管教都不能在人身攻击、讽刺的语言下进行。否则适得其反,甚至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
柔软对话就是让我们在身居高位,比如做父母,面对孩子时,做医生,面对病人时,都能够给对方留有尊严。一点点温暖和善意,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同。它让人与人的各种关系开明而健康。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温柔的取得掌控权,在各种问题的处理中避免制造压力、挫折和冲突。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掌握了柔软对话的能力,你的生活会顺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