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要完整的了解一个时代,光是了解那些大事件,大人物,知道那些推动变革的因素是不够的,也足够枯燥。但是只要去了解一下那些如你如我普通人的生活,看看那个时候的人怎么吃饭,怎么睡觉,怎么谈恋爱,有什么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都是什么,这才算全窥了一个时代的全貌。
作者史杰鹏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现为北师大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出版了多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如《亭长小武》《婴齐传》,以汉朝普通百姓为切入点,虚构了西汉武帝时期,一个平民怎样利用自己对于汉代律法知识的精通而平步青云。
而这本《世情薄》,节选作者散文五十篇,讲述了作者儿时的家乡风物和亲人们的故事。作者出生于江西南昌,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那个时候的南昌的人们怎么捱过炎热的夏天,怎么过中秋节,除了繁重的体力活外,都拿什么来消遣,那个时候都流行什么传说和吓人的鬼故事。
看作者童年的点点滴滴,既令人发笑也有些心酸,比如说在他小时候,看一场黑白电影,要斗智斗勇,不仅要承担逃课挨打的风险,还要费劲百般心思搞到一张电影票;吃一根三分钱的冰棒,已是幸福不得了的事情,那时对于他来说,有钱的人标准就是能天天吃到五分钱一根得牛奶冰棒,那时孩子们常吃的零食是辣椒藕片和辣椒饼,纵使卫生状况堪忧,也不是能够想买就买的起的。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要属作者关于自己读诗词的回忆。那个时候的孩子,除了课本,课外资料少的可怜,他那个时候想读《儿童文学》《少儿文艺》,都要千百次恳求同学借给自己,当我们作者有一天偶然读到了《长恨歌》选段的时候,被迷得七颠八倒,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南昌市所有的书店,拿着微薄的零用钱,买到了《白居易诗选》。后来再在书店读到李煜的《虞美人》和《浪淘沙》的时候,心中的喜悦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奈买不起两块的书,于是自己站在书架前把两首诗硬生生的背了下来,作者自己不由得感慨,如果那时有互联网,能够像现在一样随意浏览,不知道要解决多少孩子的苦恼。看到这我却不禁哑然失笑,现在孩子们的苦恼,却全是由课文后是否要求背诵全文或段落决定的啊。
而对于作者亲人生活跌宕的描写更让人唏嘘不已。一直坚信养儿防老的太阿公,晚年却无人伺候于床前,竟到了没水喝,没饭吃,还要自己抓床上跳蚤的地步;曾经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二伯父,后来因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失了业,只好为别人看大门;有那个时候的“金饭碗”国企工人的大姨夫,却在婚后开始家暴。还有精神失常到处受人欺负的二姨,悭吝的父亲,隐忍勤劳的母亲和外婆。看了这些人的故事,我不由感叹,一代代人,追逐的目标可能变了又变,但是追逐的心却没有变,用作者的话说来是:“最悲怆的是,那过往的几千年,一代一代人经历的人生并没有什么变化,祖父过的日子和孙子过的日子几乎毫无区别”。
这本书的确像它的宣传语中写的—“有一种冷眼旁观的觉醒。”
vzrTc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