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出身平常,资质愚笨,却官至两江总督。对于清政府,创湘军平反于太平天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他是如何地完成人生逆袭,达到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呢?
在同时代名人之中,曾国藩取得的成就最大,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境界,像左宗棠、李鸿章等均没达到他的高度。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他们缺乏曾国藩的“尚拙”的精神。
01 笨拙的人无智力资本,更愿意付出
曾国藩考秀才,连考六次,最先一个进场,最后一个出场,然而每次都是名落孙山。第六次写的文章为批文理欠通,被“悬牌批责”当为反面典型全省通报。就如你高考,连考六次,不但成绩差,而且还被省教育厅长拿来当典范全省通报。这是件很难堪的事,对曾国藩刺激极大。接连考秀才失利,曾国藩认清了一个事实:是自己太笨了。那么怎么来破局?
曾国藩认为想要解决自己雄心与头脑的差距,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越常人的努力来弥补。曾国藩有极强的进取心,“悬牌批责”的事件,是他认为是最大的耻辱,更是激起他破釜沉舟的志气,再次以不服输的态度发愤图强,挽回自己的脸面。
经过深刻的反思和刻意练习,从那以后曾国藩的科举生涯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秀才、举人、进士连连入榜,一顺百顺,并在朝考中被皇帝钦点翰林。
艰难的科举之路,更是塑造了曾国藩特有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崇尚笨拙”。
02 笨拙的人失败多,因此“受挫”韧性强
曾国藩在长沙创建湘军之初,不谙官场之道,受尽地方官员各种打压、羞辱。正准备想首战必胜洗刷耻辱时,却迎来了惨败,差点投湖自尽,退回到长沙城外,曾国藩不出意外地迎来了众人的嘲骂。湖南提督更是关上城门,不让曾国藩进城。亲兵也在城门口被老百姓追打,叫骂着说他们是废物......
长沙之辱是曾国藩出生以来,第一次遭遇的真正挫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公司的副总经理却被下级打压、羞辱,被清洁大妈唾骂的场景,这种难堪在整个大清历史上也不多见。但这次长沙之辱不但没有打倒曾国藩,反而更是强化了他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不服输性格特点。
在曾国藩看来,“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必须深刻反省并改进。失败得越多,就距离成功越近。
曾国藩更是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这也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03 笨拙的人不走捷径,以最踏实的方式做事
曾国藩一生打仗从不是以智谋取胜,而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稳扎稳打。他的战术方法就是六个字,叫作“结硬寨、打呆仗” 这种打仗风格,用一个字总结,就是“笨” 。先谋求立于不败之地,再谈争取胜利。这也是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的另一种体现。曾国藩的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其实是很高明的。比如就像我们投资理财,先将一大半的钱放入银行或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再将剩余的一小部分买入高风险的股票基金以求高利润,这样的配置更适合我们普通投资者。
曾国藩一生做事从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做得扎实,不走捷径,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追求的是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
04 不耍小聪明,慢既是快
有小聪明的人大都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难免会绕着走,基础打得不结实,人生高度定不会太高。所以,“笨拙”看起来慢,其实越到后来就走得越快,就好比盖房子,因为基础打得牢,房子就盖得比别人高。在处于快餐的时代,快速暴富、一夜出名,今天买股票,恨不得明天就实现翻倍等的理念成为主流,但注定了此类人生的高度。
倒不如脚踏实地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慢既是快!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尚拙”。既天性钝拙,就应充分发挥钝拙的长处。从不凭奇谋诡计,只凭坚忍踏实,死磕到底。这种方式正如“重剑无锋”,表面上看起来迟钝,实际上锋利。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
君子不走捷径,不图虚名。锱铢积累,艰难前进。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