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的间隙 看了中国奇谭这部动画 第一集就是小妖怪的夏天 这个剧本设计得非常有水准,与当下的时代情绪形成巨大共鸣,打工人的艰辛被以很节制又很刺痛的方式表达出来。小猪妖在结尾暖心的命运反转,更多地像是一个给人希望的童话;然而我们都知道,现实当中是很难期待童话的,小猪妖更可能是埋没随百草。
不过,小猪妖真正让人难过的并不是艰辛,而是无意义的艰辛。人们未必不能接受吃苦,但不能接受无意义吃苦。倘若所有的吃苦都不过是boss们用来完成KPI的燃料,工作的意义就被卷没了,工作不过是份吃饭的营生,根本就不是事业;而boss们实际上多半也不是在奋斗事业,他们也只不过是被裹挟在KPI机器当中无尽奔跑的一个机器人;最顶端的大boss也许还是有事业梦想的,但这个梦想多半也会被KPI机器给异化了。
然而,这并不是资本的问题,也不是KPI的问题,而是一个组织社会学的问题。任何一个组织,只要它变得很大了,人格化的管理就会变得很难。庞大的组织必须要依赖于复杂的非人格化制度才能运转,而非人格化制度必须以KPI考核来确保其运转的效率。KPI原本是用来驱动非人格化制度运转的工具,但这个工具却很容易把自身置换为目的,最后裹挟着所有人都在里面为了这个工具而奔跑,目的、意义全都不知去向了。
这是一个组织社会学上的规律,也是内在于人性的。能够摆脱这种命运的组织,不能说没有,但非常罕见。因此,小猪妖在这里是没有夏天的,只有命运的摆布。
倘若命运注定如此,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吗?当然有的!
任何一个组织在初生的时候都会是充满朝气,充满梦想的——否则这个组织也根本就不会出现。很多组织来不及长大,看到自己的油腻下半场,就已经在竞争中死掉了;但总会有更多的抱着满腔热情和梦想的新组织成长起来。小猪妖在他参与的浪浪山上是不会有夏天的,但是如果他真能勇敢地走出浪浪山,加入到一个初创组织中,他就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夏天;过程中他仍然可能遍体鳞伤,但是希望总在前方,艰辛不再是需要被忍受的,而是要被勇敢地经历的。
实际上,这就是创业的魅力,初创的事业,没有那么大的规模,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油腻,不会有那么多异化,不会有那么多无意义吃苦;人们在其中可能会备尝艰辛,但过程中充满意义感。这一次创业可能会失败,但只要还有下一次的机会,就总会是有希望的。
旺盛的创业浪潮,才会给社会带来夏天,打工人也才有机会变成奋斗者。然而,创业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倘非人们对于未来满怀希望,倘非社会给人们以足够的确定性,就没有人会愿意去冒这种风险的。这里所谓“确定性”绝不是编制内的那种“确定性”,后者是一眼看得到头儿的机械重复,前者则是对于未来会更好的一种确信。
自由的环境,权利的保障,才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期待,让人们迸发创业的勇气,释放人们充沛的激情,最终才能带来小猪妖的夏天。倘若没有这些,小猪妖就只能在命运的裹挟里混沌度日而已。
我在《小妖怪的夏天》里,在满屏的弹幕里,隐隐看到了某种不甘的内心,这里也蕴含着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