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妞,今天是你生病的第二天,依旧浑身无力,两眼无神。
出门的时候,奶奶要穿鞋子,把你放地上,结果鞋子还没穿,你就头发晕,无助得大哭起来。奶奶把你抱起来,好一会才止住泪。
今天我们等你睡醒才过来,省儿童医院的人还是很多。
挂号时,护士说消化内科没有号了,要去挂急诊。
到急诊那里,人更多,我们前面还有30多个人没看完,要在候诊大厅等待叫号。
侯诊大厅很吵很闹,孩子的哭声和大人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你不舒服的握着小拳头,仿佛要对抗这嘈杂的环境。
等了两个多小时,总算是到我们了。结果进去一年,医生说应该去看感染科。
我几乎晕菜了,等了两个多小时,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但我很清楚,现在没时间气愤不平,重要的是赶紧去挂感染科的号。
从急诊到感染科,要走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外面风很大,吹得你有些发抖。
挂号时,我要把急诊科的号退了,护士说要走急诊的系统她这边退不了。
当务之急是抓紧时间让你看医生,我重新挂了感染科的号子。
幸运的是,感染科的人少,我们只等了几分钟就看到了医生。
医生询问了一下情况,建议再打一天针,巩固效果。
交费,拿药,排队打针,重复昨天的流程。
相比昨天的安静,这一次,你哭得很厉害,在我听来简直是撕心裂肺。
大概每一个母亲,在听到自己小孩的哭声时都觉得如此吧。我听别的小孩哭时,总觉得还算好,没那么严重,真到了自己身上,终究是不淡定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奶奶抓紧你的手,妈妈稳住你的头,让医生打针,我知道此刻再难熬,也得扛着。
打针时,你口里一直喊着,走,走,走,我们知道你的意思是想回家,妈妈也想带你回家,但不是现在。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身边亲近的人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思做,不是因为他们不爱,不关心,而是他们有更长远的一些东西要考虑,他们有自己的难处。
医生在头上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打针,于是从手上找。
你这几天没有食欲,又上吐下泻不止,血管更是难找。最后,脱掉袜子想从脚上打针。
结果,护士针进去之后,又发现药水打不进去,只得拔出来,重新从头上找血管。
奶奶见状,心疼得不行。忍不住念了一句,太不注意了,护士也是满心的委屈,说我们也心疼宝宝呢,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每个人在工作时都难免失误。
我看你头上的血管相对明显一点,跟护士说还是打头上,这回总算是顺利打进去了。
医生安排我们在一号病室输液,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和大人。大概是打针不舒服,有两个小朋友一直哭着,上气不接下气,家长怎么哄都不行。
你刚刚舒展下去的眉头又皱起来了,我感觉你马上又要哭了。
奶奶想把你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我们进去了三个人相对较少的病房,结果发现每个病房里的宝宝得的都是传染病,赶紧带你出来。
妈妈这才发现,每一个病室的门口都挂了一块小牌子,说明是哪一类型的病人在这里面输液,我们稍微细心一点便可以看到。
医院的设置自有它的考量和道理,它也没有时间和每一个人去解释其中的缘由。由此证明,人在慌张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容易好心办坏事。
护士看我们走来走去,问是干什么。说了情况以后,护士非常生气,说不同病室安排不同病人,怎么不按医生说的来。
而且她发现你的针口又鼓起来了。可能是移动过程中不小心晃动了针头。这下又要重新打针了。
重新交费,排队,注射,半个小时过去了。这次打针,你没有哭。
大概是精力耗尽了,知道反抗也没有用,打完针,你很快就睡着了。
我们抱着你在一号病室,里面依然吵闹,但再也不敢走动了。
奶奶在抱怨护士不会打针,我说现在好了就行。
这两天过来,无论是急诊科的医生,还是打针的护士,我看到她们连休息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每次拔针,都只能是把小孩抱到护士站,因为护士实在是分身乏术。
她们每天要面对小孩子的哭闹和家长的念叨,这真是一份需要强大内心才能支持的工作。
很多人觉得医生的职业体面,薪水很高,但这些都是有代价的,世间的事情莫不是如此。
打针时,奶奶和妈妈轮流抱着你,你总算是休息了一会。
等你醒来,针快打完了,这一天算是过完了。
你放心,明天我们再不来打针了,让你在家静养。
看一周天气预报,明天气会好起来,我的小妞儿也要赶快好起来,不然哪力气去坐滑滑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