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上一章,作者介绍了个人同一性的三个对立理论,这一次他又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不相信灵魂论,同时,在肉体论和人格论之间,他选择了人格论。
为了证明这个理论,他假设了一个例子:疯狂科学家把一男一女的人格进行了对换,然后问你希望折磨谁?你的人格在别人的身体里,折磨别人的身体,你会感受到疼。而你的身体里是别人的人格,折磨你的身体,疼的是别人。所以,大多数应该选择的是自己的身体,别人的人格吧。哈哈哈,好有趣的例子,我同意这个选项!!!因此作者认为,人格才是最关键的。
这套理论不会试着把人从宗教信仰里拉出来,只是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死亡是人最终的结局,是我的终结,也是人格的终结。
八、死亡的本质
从物理主义的角度出发,死亡究竟是什么?又要探讨的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在何时死亡?
一般物理主义者会说,当肉体功能开始损坏并停止正常运作的时候,我便死亡了。但这一说法还不够完善。在定义死亡时间的时候,到底哪些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到底是肉体停止运作是死亡,还是人格停止运作是死亡,要归结到,你到底接受的是肉体轮还是人格论。根据肉体论,我的肉体存在就足够了,即使它只是一具尸体。又回到了作者上一章论述的观点,关键不是继续存活,而是在存活中你想要得到什么?人格是否还在运作。
所以,如果接受了人格论,死亡的时刻就需要由人格功能而非肉体功能来界定了。
九、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惊人言论1:我们都知道,我们会死去。但是一些人却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人真正相信自己会死去。没有人能描绘自己的死亡状态,因为大家说这是一个谜,我不知道,也无法想象。很多人不真正相信他们的肉体死去,但是仍然会购买人寿保险,写遗嘱……可能大多数人还是意识到了他们会死去。或许我们中的大多数实际上都跟托尔斯泰笔下的伊里奇一样,口头承认自己会死去,但某种程度上,却并不当真相信。就像一个有洗手强迫症的人,我们问他,你的手脏吗?他可能会回答,不,当然不脏。然后,他又回到了洗手间,再次洗手。对这一行为的唯一解释,就是他的确相信自己的手脏,尽管事实上他说不脏。
惊人言论2:每个人都会独自死去。人独自做某件事情的意思是,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身边没有别的人。但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在自己的朋友、家人、爱人身边死去,显然这就不是独自死去。也有可能有人会反驳,说即使是在他人身边,但死去这件事还是自己独自在做的事情。有一个更妙的例子来证明,在许多战场上,人们都和其他人一起死去,琼斯正在死去,但并不是独自,史密斯也在死去,就在他的身边。或许又有反驳之声,说死亡并不能作为一个共同事业,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比如病房里或者战场上。诚然,共同死亡远比独自死亡少见得多,然后共同死亡并非不可能,比如自杀契约,他们期望作为群体死去,共同死去,恋人一起殉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