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小城的三孩之家|游泳唤起80后的玩水记忆

八月,暑假,周日。

三宝念叨许久的游泳,终于有空带她去体验一下了。

如果说真的把父亲当做一份职业,我这个岗位早就该被撸掉了,实在是不称职太多。

扳着手指数起来,近三年,带孩子去游泳的次数,平均一年不到两次。

实在惭愧,中年人的时间,总是受影响太多。此外,钱总是不够用,能省就省吧。

好在,今年终于解决了困扰已久的房子问题,一家老小的居住,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代价就是,中年人的肩上,继续扛着月月还款的压力。

明年,儿子高考,据说大学的学费已经开启陆续涨价模式,让我这个正调侃着刚好与孩子学前教育免费政策完美错过的80后,又必须放平心态准备迎接另一种心理冲击。

其实在大学学费提价之前,已经有一次心理体验了。

就是两年前,儿子读高一的时候,大约在报到前一个月,市里出了文,大意是,本地公办高中学费已十多年没变,现根据当下情形作出调整以适应变化。

钱数增加不算多,加了几百块。如果按百分率算就不低了,估算增加百分三十不止。

所以,看着网上一些说法,“很多省高校收费十年未调整”,多么熟悉的字眼。就不知,真实到具体学校的调整,是大调还是小调。

时代大潮,该来的总会来,渺小如个人,谁也拦不住。有啥办法,变着法子劝自己接受呗。80后受的伤已不少,在吐槽“生不逢时”之余,总得在眼里塞点小希望。

下午五点,吃过饭,大女儿在家,妻子载着儿子回校自习;我拉着三宝,父女俩一路吱吱喳喳,向着十几里外的目的地前行。

游泳的目的地,就在园博园后面一个小村子,南流江上游的一段,市游泳协会弄出来的一个简单基地。筑起来的玉东湖,让这里的水也挺深,中间还有一个小岛,风光倒也不错。

大宝跟二宝初学游泳的时候,都是去市内的游泳馆。闻多了漂白粉的味道,不习惯;后来又往郊外寻找一些宣称使用山泉水的游泳池,试验数个后,也不理想。最终,还是觉得这里的天然江水更爽。

其实最主要原因,就是这里免费。一家数口一起玩水的话,能省下不少的门票钱。

当然,世上没有绝对好的事,免费的另一面,就是这里没人管理,全靠个人自觉;水质也并非无可挑剔,得看天气和运气;安全问题更只能靠自己充分注意。

虽如此,那些年,我们还是玩得挺开心。曾和哥哥姐姐横渡到江对面,或远游到小岛上,在水深处潜水探索,享受着游泳池里寻不到的乐趣。

再后来,还买了一些浮垫、动物造型等水上玩乐工具,在宽阔的水面上惬意地随波飘荡。曾想着买条小舢板,却囊中羞涩,多年未能如愿。

近年来,发现很多家庭把这当做休闲场地了。在江岸平地摆起桌椅,打牌野炊,围炉煮茶,看着孩子们在水上划艇畅游,难得大小同乐。

到了水边,换好游泳衣的三宝,迫不及待地想下水。赶紧叫她先来几下热身运动。

以为暑天进到水里会惬意凉爽,拉着她走进水里,我才发现,这水温已让我这身体素质不及格的中年大叔感到冰冷,这有容易抽筋的风险,陪游得更注意。下次,得来早一点。

久不下水的三宝,开头有十几秒的慌乱,不久后就熟悉回来了。

她抱着块游泳板到处游,要往一二十米外的深水区红旗标志那里游去,拗不过她,一起去了。

到了那,雄心勃勃的她,喊着要游到对岸,或者游去水面中心的小岛,把我吓了一跳。老爸我如今的体力,要游到那都吃不消,哪还有精力顾好她,赶紧否决她这不切实际的想法。

说起来,游泳玩水之乐,三宝比我当年,享受早得多了。

八十年代末上一年级的我,家并不近河边,不过村子里有河,就在小学旁边。自然,老师、大人们都是严防死守,经常强调不要私自到河边玩水或游泳。

周边几户邻居的玩伴面临的情形也一样,当年的我们实在找不到机会学游泳,也不敢生出去河边玩水的念头,因为总被一些以生命为代价的案例教育着。

大约是四五年级时,有一年暑假,二堂姐家里需要一个人帮看小孩,把我叫了去。

他们村子,也是在河边。这里应该算义昌江的上游,水流平缓,在一处有着较长沙滩的河段,大约有三分二的河面,水都只是最多齐腰深。

每天傍晚,附近一大帮小孩就结队到河里玩水洗澡,一般会有三两个会游泳的大哥哥姐姐带队。许是环境友好,安全系数高,大人们并不禁止。

我也荣幸地加入到此队伍。

那年头,没有游泳衣,没有救生圈,最难的是没有游泳教练。谁家若能拿出个废旧车轮内胎,在玩水圈里妥妥是人生赢家。

女孩子一般是穿着衣服,会水的在水深的地方跳水嬉戏,不会水的在浅水区按着学到的经验练习划水打水,打水仗,追逐玩乐。

犹记得自己从不会游泳到敢游泳,竟是经历了一次心理“生死时刻”。

那是在玩水十几天后,在一段比较熟悉的水域,水面大部分水深在肩膀以下,只有靠岸的一两米水深过头,岸边树木的枝叶也伸出有几十公分。

我觉得这触手可得的距离,是合适自己试验能不能游过去的最佳场地;就算有危险,周围这么多人,总能拉自己一把。

我叫一个会游泳的人看住我,自己鼓起勇气,踮着脚往深水区移动,离对岸约两米时,开始游动。结果很顺利,三几秒钟后,我抓到了对岸的树枝。

起身上岸的时候,我兴奋不已,心里一个声音在喊:终于游过深水区了,这下算会游泳了吧。

几分钟后,我开始返程,这次自信满满,并没有特意叫谁谁帮看着。

从岸边开始,脚用力一跳,向着两米外感觉能站直身不被淹到的目标地方游去。

然而,三几秒后,当我立直身子时,脚怎么也踩不到底。糟糕,还未回到浅水区!

随着头部没入水中,刚刚会游泳的兴奋荡然无存,一种恐惧感弥漫我全身,我努力挣出水面,忘记了呼喊,只知道手脚并用,紧张地、拼命地用力往中间水面游去。

忽然,划动中的手指触碰到水下的泥沙,心中一下镇定回来,终于到浅水区了,我坐在水里,长长舒了口气。看向身后,原来这深水一带,水流要急一些,我已被水流带到当初目的地往下好几米外。

身边的伙伴们还在快乐玩耍,我却有了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我不懂这该算劫难还是教训,总之是万幸。从此以后,算是敢在深水区游了。

初中,学校离河边有约两公里,不过那里的河水不清澈,游得少。一帮同学去的得多的,是远离镇上的一处乡村,一个叫“龙庭河”的山涧处。

下课后,七八个会游泳的同学,装好衣服,骑上自行车,约三四十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这里是一处筑有坝的狭长小水潭,以前还是县城老八景之一,风景不错,夏天附近也有很多村民来此游泳。水深数米,很清澈,底下的水冰冷入骨。

旁边有一处小瀑布,我们常常去那里,让瀑布的水冲击肩背,由浅入深,挑战潜力,感受“不可承受之重”的真实体验。

水潭一边是悬崖石壁,分高低两层,我们喜欢爬到不同的高度往下跳水。这里说的跳,当然不是体育比赛里面展示的优美跳水,就是直直往下跳,脚先入水,却也玩得很开心。

山崖最高处比两层楼还高不少,站在上面,恐高得有点心慌。看了很多人很多次从这跳下去后,我才敢试验一次。

还记得当时跳过水的同学传授的经验:在顶上先吸气,吸到一半多开始跳,下落过程中继续吸气,入水后憋气,且手要开始往上划水,不要等身体自然下沉到底,以免入水太深游上来时气不够。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第一次跳就把要领全掌握了,体验感还不错。却也不敢多跳,实在是太高,心里后怕。

见过一位仁兄,在上面大喊一声壮胆后跃下,却是斜着入水的,巨大的声响和水花把我们在附近游的人都吓一跳,数秒钟后,那人浮出水面,身上皮肤通红,显然是被似柔实刚的水力狠狠打击过。

大学时,学校游泳池每月有个“大力水手”的传统评比项目,我也凑热闹去报名,实际是想着享受一次免费的游泳。

在25米的泳池来回不停地游,貌似半小时游过500米即能领到获奖证书,原以为难度不大,毕竟以前去河里玩水一两个钟也不觉得吃力。

实际上,连续游了十分钟后,就没什么力气了,呼吸也越来越吃力。没拿到证书就撤退心有不甘,我就忍耐着坚持往前游。

估计速度跟龟速差不多,也顾不上什么姿势,手脚都以最省力的角度缓缓动着,一边还得费力地应付胸口呼吸的压力。

心里算着,游个500米就这么吃力了,电视上那些从岸边游到江中间救人的果然英雄不凡。

最终,半个钟头磨蹭到了大约700米,换了一张大力水手的证书,心里还是一阵高兴。

再后来,有了小孩后,想起自己当年玩水的乐趣和学游泳的苦逼,自然得多带娃们去游泳泡水了。

愿大家都安全、开心地玩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