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宝玉为何一定要撵走茜雪?不是发酒疯,你看看她前后都做了什么

读《红楼梦》时,有些看似轻巧的情节,却藏着世故的凉薄与命运的伏笔。

就像第八回那场“枫露茶风波”:宝玉只因一碗茶被李嬷嬷喝了,便摔碗怒骂,转头就把贴身丫鬟茜雪撵了出去。

不少人读到这儿,总觉得是宝玉任性,耍贵公子脾气,丁点小事就迁怒下人。

可若顺着事情的前因后果细品,才发现让茜雪的离开,从不是“一碗茶”的偶然,

而是藏着关于信任的破防,她一步步踩碎了宝玉信任人的底线。

01、一个举动,藏着不寻常的伏笔

故事的由头,要从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花那回说起,刚到黛玉院里,就听见丫鬟说:“宝二爷在宝钗姑娘那呢。”

可往前翻两页书便知,宝玉原本没打算立刻去探宝钗,是身边的茜雪先开口:“我先去瞧瞧,再来回你。”

这话说得轻巧,却透着不寻常。

丫鬟替主子传话、探望本是分内事,可“主动请缨”去探一位刚进府的外姓亲戚,尤其这位亲戚(宝钗)正借着“周全”劲儿笼络人心的当际;

更耐人寻味的是,茜雪去了没多久,宝玉果然“随后就到”。仿佛她这趟“探望”,不只是通报,更像在替谁确认“宝玉会不会来”。

宝钗进府后,看似不争不抢,实则步步为营。而茜雪作为怡红院的二等丫鬟,地位不及袭人、麝月,却突然对宝钗热络起来。

这股热络,像颗小石子投进水里,在宝玉心里漾开第一圈涟漪:她,是不是被宝钗笼络了?

02、枫露茶摔碎的,哪是茶碗

到了第八回,这场涟漪终于翻成大浪。

宝玉从宝钗处回来时,带着几分酒意。他惦记着早上特意嘱咐茜雪沏的枫露茶,那茶要隔夜才出味,他特意交代过“别让人动”,可见多上心。

可掀开茶碗一看,茶碗早空了,茜雪说被奶妈李奶奶喝了。

宝玉当下就炸了。茶碗“哐当”摔在地上,他指着茜雪骂:“她是你哪一门子的奶奶?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了她几日奶!”

单看这情景,确实像少年人发酒疯。可若想他在宝钗那里的偶遇,就懂了这怒火里藏着的委屈。

他在宝钗院里,撞见了一场太“巧”的逢场戏:

宝钗特意取出金锁让他看,丫鬟莺儿立刻接话:“宝二爷的玉上两字,倒和姑娘锁上的是一对儿。”

“金玉良缘”四个字,说得明明白白。更怪的是,宝玉本是临时起意去的,宝钗却“早已梳妆齐整”,连莺儿的话都像是排练过。

这场“巧合”,像有人提前递了信。谁最可能递信?正是前一天主动去探宝钗的茜雪。

她去“瞧瞧”的时候,或许就把宝玉的行踪透给了薛家,才让宝钗有充足时间备好这场“认亲”戏。

宝玉年纪轻,说不出“被算计”的道理,却能触摸到那股被设计的别扭。

所以他摔的哪是茶碗?骂的哪是李嬷嬷?那句“哪一门子的奶奶”,分明是对着宝钗的方向;

你算什么身份,敢这么编排我?而这场发作的由头,恰是那个帮着外人算计自己的茜雪。

摔一碗茶,不过是他撕破脸皮的借口。

03、被撵的结局,早写在“真心”二字里

茜雪最终被撵,在第二十回由李嬷嬷的一句闲话点破:“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你们什么相干?”

原来枫露茶风波后,被赶走的不是惹事的李嬷嬷,而是看似无辜的茜雪。

这就说得通了:若真是为茶,该罚的是动了主子东西的李嬷嬷;可为什么走的是茜雪,只因她犯了宝玉的大忌信任与背叛。

贾府里类似的结局,还有袭人。袭人曾向王夫人“告密”,做了王夫人的底线,虽没被撵,最终也落得嫁与蒋玉菡的结局,没能留在宝玉身边。

无论是茜雪的“走”,还是袭人的“离”,根子里都是同一个理:宝玉容得下犯错,却容不得自己信任的人对自己的背派。

宝玉看似混不吝,心里却揣着杆秤。

他护着黛玉的小性子,惯着宝钗的咋咋呼呼,连丫鬟们偷懒、说错话都能笑着揭过,唯独“真心被辜负”这一条,碰不得。

茜雪的错,从不是没看好茶,而是在他与宝钗的微妙拉扯里,选了做传递消息的“线人”。

对把“女儿真情”当宝贝的宝玉来说,这种背叛,比丢了茶、发了疯,更让他心冷。

04·写在最后:

一碗枫露茶摔碎的声响,本是一件小事,但其中藏着的是怡红院最脆的信任危机;

茜雪转身离开的背影后,是一个少年对“真心”守护的崩溃。

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妙处:

它从不直白说教,却在每个小人物的命运里,让我们看清,这世间最重的,从来不是规矩、体面,

而是那份“你待我真心,我便护你周全”的默契。宝玉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若对我不仁,我绝对会还你不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