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药引: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
艺术或许源于苦难,但苦难并不是艺术的唯一源泉。当弗里达全身粉碎性骨折,缠满绷带坐在画板前,谁又能预料到她会遭受到什么?
《弗里达》是2002年由朱丽.莫泰导演的一部同名人物传记电影,她是墨西哥一位作风放荡不羁而又传奇的女画家,一共留下150多副作品,其中有三分之一为自画像。画风既夸张又写实,属于超现实主义风格。她的作品在女画家中卖的最贵,也是被法国卢浮宫第一位收藏的女画家。
如果“苦难”这个词并不能让你有直观的感受,那请看下面这段介绍:
1925年9月17日,18岁的弗里达.卡拉遭遇到一起严重的车祸,这造成了她脊柱、锁骨、肋骨断裂,骨盆破碎,右腿11处骨折。此外,她的右脚脱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脱臼。此后一个月,弗里达不得不平卧,被固定在一个塑料的盒式装置中。
后来,虽然弗里达奇迹般的康复了(她又可以走路了),但在她以后的生命中还是经常遭遇剧烈的疼痛和无力,这使她需要频繁就医,长时间地卧床,接受无数的手术。她曾经自嘲说她创造了接受最多手术的世界记录。实际上,她一生中大约经历了30次手术,甚至有时不得不依靠酒精、麻醉品和卷烟来缓解肉体的疼痛。
这是影片里表现她日常画画的场景,缠满身体的束腰皮带和钢钉。
但在她身上并不只有肉体上的痛苦,她曾经这样说过:
“我生命中遭遇过两次巨大的灾难。一次是被车撞了,另一次是遇见我的丈夫。”
特别是看到,丈夫和自己亲妹妹上床后,内心痛苦万分最后选择离婚。当然,作为双性恋的她,对外作风也相当豪迈放荡。影片多处采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种表达不仅仅让画面充满想象力,更能恰到好处的表达情绪上的“苦痛”。
如果肉体上的痛楚能通过演员的表现力来实现,而来自抽象层面(精神)的破碎很难用单一的具象形态(文字、视频、音乐等)来诠释,而影片中这些手法无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释放出本应安放在想象里的表达方式,来塑造主角当下落魄状态,更能让那些旁观者坐在影院里就能产生触动。
除了这些,对于我来说,色彩,色彩,还是色彩带给我史无前例的冲击。
鲜艳浓烈的色彩和对比强烈的光影是影片最为明显的特点,每帧画面都像一副色彩明艳的油画。以至于到现在,我依旧清晰的记得:那张堆满食物的桌子,放着各种色彩鲜艳的水果佳肴和酒水甜点,不显得杂乱无章,真是美丽极了。
一个兼具故事与才华的人,需要一位和她同档位的导演才能拍好她。而作为同是女性的导演朱丽·泰莫成功的做到了这点。
朱丽不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她对光线、色彩的展现更是登峰造极。就像西班牙的街旁拒绝涂上灰白色的民居,它们纵情地刷上宝蓝大红明黄,就像生来就是童话般的房子。
在2个小时里,在怎么夸张的表现别人经历了快40年的疼痛都不为过。因为站在屏幕外的你,永远也不会明白那是多么糟糕世界。普通人即便有机会和传奇们站在一排,但中间却有一条跨越不过的鸿沟。源于我们对痛苦的处理是单线程的,因为我们要用体力和心力去慢慢消化它,而传奇们既能做到消化又能将其反诌。
这世间有这样一种人,造物者赐予她非常人所能承受的深重苦难,是为了激发她灵魂深处的渴望,让她展现出暗藏在体内常人所没有的璀璨光芒,弗里达就是这样。
很难说是痛苦成就了弗达理,因为世界上遭遇痛苦的人实在太多了,而大多数都会随大浪淘沙而去,她能怒放屹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痛苦会更容易打开被尘世蒙蔽的五感,让他们去感受那个与日常存在强烈反差的另外一个世界。
虽然身体坐在轮椅上,满身被钉满钢钉。但在那个世界里,她全然化身成一个火力全开的精灵,敏捷的移动速度,风一样的矫健身手,捕捉不断旋转在头顶的那些转瞬即逝。而恰好是尝遍了透顶苦涩的味蕾,为她带来看穿生活内在的能力,引导她用手中的画笔将它们生动的展现在画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