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乡——阿来老师

齐帆齐微课

他是一名藏族作家,因为小说《尘埃落定》,成为矛盾文学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他从茶马古道上一个偏僻的、贫穷的、闭塞的小村庄走向顶级文学殿堂,当然这个旅途当中也充满了等待,等待知识改变命运,等待文字改变世界。                                            ——《朗读者》董卿介绍阿来开场白

昨天,我们驱车到离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官寨拍照、取景。十多年前,由阎建钢执导,宋佳、范冰冰曾在这里拍摄《尘埃落定》。

阿来创作的《尘埃落定》完成于1994年,问世不到两年,摘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阿来这个名不经传的藏族作家,也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01

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阿坝马尔康县卡尔古村,当时村上只有20多户人家,初中毕业后,回到农村,挖虫草、开拖拉机。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骑几十里山路去县城参加考试,考上了当地马尔康师范学校,考上后,激动的一夜未眠。

毕业后,分配到当地一家小学,因表现优秀,从小学调入中学,隔年,又调入县中学教高中。

他从不在乎学历,最高学历一直是中专,但从未停止阅读,广泛学习,走到哪里都背着书。

02

现在有些人需要写作时才临时搜集资料,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去了解这个世界,不要那么功利。                                                                      ——阿来

阿来在1982年开始创作诗,后来调入《草地》当编辑,后聘至成都《科幻世界》,成为主编,在任职10年期间,缔造了空前的辉煌。

在《尘埃落定》后,阿来的创作能量源源不断,《云中记》《蘑菇街》《瞻对》《空山》等作品相继问世。

阿来说,文学是充满感官的世界——眼、耳、鼻、舌、身、意。文学作品的深刻,是感情的深刻,文学作品的深度,是体验的深刻

03 

我对故乡,曾经很不爱,现在有点爱。我不想美化它,我也不想丑化它,我所有的书写都想还它一个本来的面目。其实故乡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投影,写故乡也是写自己。                                                  ——阿来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的爱,不是盲目说爱或者不爱,我按照它本来真正的面目,去认识它。书写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识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人生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                                              ——阿来

景色宜人的四川阿坝马尔康。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区域文化,有森林、雪山、草地,景色宜人。

阿来曾经对故乡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只想远离。他说,在30岁以前,没有那种想恋故乡的感觉,只想远离,甚至有点恨它。

随着年龄的增长,阿来开始思念故乡的山水,他又徙步游历,搜集历史资料,重新了解故乡,与故乡达成了和解。

阿来老师写的小说《攀登者》已拍摄成了电影。他不断攀越文学之山,抵达内心深处的巅峰。

齐帆齐第3期28天写作成长营(14)1012字,累计(19761)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