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新闻,黑龙江一场招聘会的照片,让我心绪难平。招聘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年轻人摩肩接踵,眼里除了期待,更多的是些挥之不去的焦虑。那密密麻麻的人群,像被秋风扫起的万千落叶,簇拥着、涌动着,看着令人揪心。这一幕,不由得让人深思:当下的年轻人,出路到底在何方?
想起自己快毕业那会儿,又何尝不是这般彷徨、焦虑。最后,我考上了家乡的小县城的事业单位,算是稳住了心神。但现在的年轻人,认知、眼界跟我们那会儿有所不同了,他们更愿意往大城市闯,尤其是学历高的年轻人,心里装着更多的考量,想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份心气儿难能可贵,但面对复杂的就业形势,光有冲劲还不够,得有章法、有智慧。
在我看来,如今的就业,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年轻人要想打赢这场仗,既要会打“有准备之仗”,更要敢打“无准备之仗”。
先说“有准备之仗”。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紧张的高考中“解脱”出来,一下子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难免有人会想着“补偿”自己过去被约束的时光,报复性的消费青春,熬夜“吃鸡”、刷剧,或是每天忙着谈恋爱,恨不得把“错过的快乐”都补回来。其实,这些本身无可厚非,青春本该有这样的鲜活,我们不也是这么过来的。但作为学生,最该守住的“本分”不能丢,那就是把知识学扎实,沉下心来筑牢根基,练就一身硬本领。最基本的,就是把本专业的知识学透、学精。学会计的,把账目核算、税法条例嚼碎了吃透;学机械的,把图纸看懂、把设备摸熟。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打不牢,再漂亮的房子也站不稳。华为老总任正非不是强调过吗,要从小开始就学好数学、语文等基础知识。当然,你能额外把英语学的特别好,那么,对你个人而言,更是大有裨益,这里暂不细说。
但光有硬本事还不够,还得会打“无准备之仗”。这里的“无准备”,不是真的毫无规划、盲目乱闯,而是要学会在变化中灵活应对,懂得洞察形势、顺势而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早就不是过去“一份工作干一辈子”的模样了。行业在迭代,岗位需求瞬息万变,今天吃香的技能,明天可能就跟不上时代。如果只埋头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抬头看路,就算专业知识学得再好,也可能错过机会,甚至被市场甩在身后。
所以年轻人得多留个心眼,多看看行业的发展趋势,琢磨琢磨哪些领域、哪些技能,能真正结合时代需求,为社会、为大众创造价值。就像当年马云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浪潮,抖音的创始人捕捉到短视频崛起的机遇,最后成就了“时代的马云”们,他们不是凭空成功,而是看懂了时代的方向。当然,不是说鼓励大家都要去创业当“大佬”,而是要学会顺势而为。多看看国家的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这不是教你应付什么考试,而是让你把自己放进时代的大背景里,想清楚未来哪些技能有前景,哪些岗位藏着新机会。多了解招聘市场的真实需求,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有了这份对形势的洞察,面对变数,才能不慌不乱,及时调整方向,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路。
另外多一嘴,年轻人找工作,最忌讳的就是“好高骛远”。当下大多数年轻人总想着一步到位,找份理想工作,既轻松体面,又薪水丰厚。结果往往是兜兜转转,错失好多机会。其实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要是能有一份还算体面、能解决生计的工作,不妨先沉下心来干着。之前看过马斯克的一段访谈,他说“不管干什么,先干起来,你只要干起来就超过了百分之八十的人”,这话很实在。“干中学”嘛,边干,边琢磨自己的热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在具体的事儿里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才能慢慢看清自己的方向,找到值得深耕的领域。
就业这条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它既需要我们提前打磨硬功夫,也需要我们练就随机应变的软实力;既要有备好足够的“粮草”,也要有敢于应对未知挑战的胆量。要近乎迷信的去相信,只要坚强、笃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就一定能越过高山、跨过坎坷,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用《西游记》里的一句歌词勉励当下的年轻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2025.9.18夜
作者简介:余政兴,青年作者,发表文章数十篇。关注我,和你一起共同成长,努力和突破,成就更好的自己。
喜欢作者,请点赞️、转发、分享,你的认可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往期作品请点击下面蓝字:
短篇系列小说:《张二水:幸与不幸》
张二水的爱情故事
一碗羊肉面
一位盲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