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下一百篇文章来介绍我,只希望你我相遇时已相识许久。
年少好读书,不求甚解,到现在三观未定,不知何去何从。
放假在家,舒服,也不舒服。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最近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从孙少平的经历里貌似看出了我的问题。
孙少平总是说他的世界不是现在生活的世界,在村里,除了教学,干什么他总不甘心。他放弃当农民,放弃当会计,放弃在孙少安的砖厂工作,出去揽工,最后做着累且危险的采煤工作。为什么出去受罪反而得到了满足?自虐吗?不,我认为不是。
孙少平的不甘心也许就是一个成年人对独立的渴望: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凭自己劳动获得的总是最好的。
在村里,无论做什么,总有父亲哥哥庇护着自己。只有走出去,走到没有亲人的地方,才是自由,独立,自己的世界。
想想,我也渴望独立。
初中毕业,我想去读技校,尽快工作,可以帮扶家里。这是向往独立。
高中在读,我想退学,出去务工挣钱。这是渴望独立。
大学,我想留在外面工作,不愿回家帮忙,领自己家的工资。这也是想要独立。
独立,跟自尊心总有些牵扯,我还找不到合适的关系来说明。但是,当自尊意识觉醒时,总会想到独立。而我,最先想到的是经济独立,当然,离开家人保护,也是精神独立的一个内容。
以前,我就想过:如果说我生活在武侠世界(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我愿意做一个没有亲人,拜在无名隐士门下的一个功夫还过得去的江湖浪子,流浪天下,结识朋友,死于某个危险的秘密山洞。这里没有责任,没有牵绊,简直理想之至。(当我认真打出来,我也不知道这种环境我会不会觉得孤独,看来没有绝对理想,只要相对理想)
现在,我仍不独立,依然受着家里的庇荫,但是,我该明白,这不是我心里难受的借口。我难受的是自己没有实力走出家庭的保护。
既然渴望,就努力想办法到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