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叙杂记(313):周一的早晨

早晨在一片朦胧的光亮中醒来,刚想伸个懒腰,浑身便传来一阵细密的酸痛,像是刚完成了一场高强度的体力劳作,肌肉里还残留着疲惫的信号。我知道,这是昨天推拿后留下的余痛。当时,指尖轻轻按在酸痛的部位,力道透过皮肤传递到肌肉深处,那痛感很是舒服,只想着手下的力度重一点,再重一点,一晚上过来,痛感出来了。

随着节气不断的变化,气温也随之变化着,由凉到冷。冬天来了,当寒风姿意吹过的时候,胳膊又痛了,那寒风仿佛直往骨缝里钻,在那狭小地带寻找栖息之地,这样的疼痛已经伴随我十几年了,像一个顽固的老友,每到气温转凉之时,不请自来,不喜欢,也很无奈,习惯了,但还不适应,每每疼痛难忍之时,就想着用一种刻意的痛感去对抗身体本身的疼痛,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以痛治痛”吧,于是按摩推拿成了首选,至少能缓解一下疼痛。

人在被疼痛纠缠时,总是容易变得“病急乱投医”。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时,偶然听说一家理疗店,据说治疗各种疼痛效果特别好。我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第二天便循着地址找了过去。其实,这么多年来,我去过的理疗店不在少数,流程和手法大多大同小异,无非是按摩、热敷、拔罐之类。这家店全程只做按摩、推拿和拔筋,没有任何辅助的理疗仪器。

技师的手法柔中带刚,问我力度是否合适时,我咬着牙说“越大越好”——既然是来缓解疼痛的,便想着索性让力道更足一些,或许效果也能更彻底。推拿的过程中,确实有一种酸胀后的舒畅感,仿佛堵塞的经络被一点点疏通。图一时之快了,回家之后,我才发现手臂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青紫印记,青中透着红,红中透着紫,变成五彩色,不忍直视。原本的骨缝痛没缓解多少,又添了表皮的刺痛,轻轻一碰,那种尖锐的痛感便直往心里钻,我这才意识到,昨天的力度过了,也许是皮肤在大力推拿下受了伤。看着那些青紫的五彩印记,我无奈地笑了笑,这份“以痛治痛”,终究还是让我付出了一点小小的代价,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近疼还没治好,近忧又来了,这几天又手不能提了。

床头的闹铃已经响起,可我就是不想起床。身体的酸痛、手臂的刺痛,再加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倦意,将我牢牢困在床上,想到了曾经微信上的一个表情包,一个人睡在床上,上面贴了个封条,边上写着“我被床封印了“。此时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吧,灵感也来源于日常生活。

新的一周已经拉开了序幕,可我的状态却还停留在上周的疲惫里,迟迟无法切换过来。上周是加入到新群打卡的第一天,信心满满呀,报名排序还在前列,可上周因为工作上临时增加的事项,每天的日更文都是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原本以为双休日可以好好调整节奏,让自己从容一些,没想到情况反而更糟。连续两个晚上,都是到了十点多钟才完成日更文打卡。

其实,双休日并不是没有时间,只是我的精力总是无法集中。女儿回来了,要谈谈一周见闻和所感,又邀请我与她一起看综艺节目,那是她比较喜欢的节目。在这个大多数母女、父子之间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大环境下,能主动分享她的日常,不能打击她的那份积极性,心不在焉的听着、看着。以前在空闲时间,我一般都会积极配合,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这个双休日,的确有点敷衍,想到还没完成的日更文,根本没有任何心思。

那位那天也格外话多,他平时本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大多时候都是我问一句他答一句,很少主动开口。可那天,他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兴致,坐在我身边,和我探讨起了最近的时事新闻,还说起了家中物品的购买,真是越有事越来事。我知道他是想和我多交流交流,可当时我的脑子里全是日更文的思路,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听他说话,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按着原来的规则,已到了打卡提交时间,可我的日更文还没头绪。他说什么一句没听进去,只是在他说话的间隙“嗯嗯”两声,敷衍了事,实在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回应他的热情。

上周的日更文,虽然是一篇不落地完成了,可打卡时间点都很滞后,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发到打卡群里。我总觉得,那个时间点,群里的友友们大多已经休息了,在深夜突兀地发出自己的日更文链接,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也会打扰别人。

闹铃又一次响了起来,这是我设定的第二个闹钟,是到了必须起床的时间点了,这一次,我慢慢的小幅度的伸了半个懒腰,身体不敢完全舒展开来,掀开被子坐了起来,手臂上的青紫印记还在,身上的酸痛也没有完全消散,但新的一周已经开始,不能再沉浸在疲惫和焦虑中。

我走到窗边,拉开窗帘,亮度又增加了一点,阳光已经穿透云层,透过窗户,洒在我的身上,带来一丝微弱的暖意。有阳光的日子真好,连续几天阴雨天气了,该晴几天调节一下了。这一周,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节奏,合理规划时间,最最重要的,还要准备两篇备用文,以备双休日之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