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导论-1:诗学是什么

《诗学》著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生在马其顿。在柏拉图门下求学,作亚历山大的师傅。《诗学》原名《论诗的》,意即“论诗的艺术”,应译为《论诗艺》。

亚里士多德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别,把科学划分为三类:

①理论性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形而上学等;

②实践性科学,包括政治学、伦理学等;

③创造性科学,包括诗学、修辞学。

他认为理论性科学是为知识而知识,只有其他两门科学才有外在的目的,实践性科学指导行动,创造性科学指导创作活动。

在《诗学》中,他先确定研究的对象是诗,指出诗和其他艺术的异同,然后把诗分类,分析各种诗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性质,逐步找规律,探索各种诗的创作原则。

现存《诗学》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序论,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先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在行动中的人)、摹仿所采用的媒介和方式;由于对象不同(好人或坏人),媒介不用(颜色、声音、节奏、语言和音调),方式不同(叙述方式或表演方式),各种艺术之间就有了差别。

第二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二十二章。讨论悲剧,先给悲剧下 个定义,然后分析它的成分,特别讨论情节和“性格”,最后讨论悲剧的写作,特别讨论词汇和风格。

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十三到二十四章。讨论史诗。

第四部分,第二十五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这些指责的原则与方法。

第五部分,第二十六章。比较史诗与悲剧的高低,结论是:悲剧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艺术的效果,达到摹仿的目的,因此比史诗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