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眼中,苹果公司是一个硬件商,是靠着生产和销售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产品来发家赚钱,进入广大群众的视野当中的。
但是,事实上,苹果公司除了硬件销售以外,还通过控制软件的应用分发,对应用开发商的收入给予一定的抽成,这也是苹果公司的一条重要生财之道。这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苹果税”,并且近年来,“苹果税”的收入占据苹果总营收的比重也是越来越大。
“苹果税”引发的争议
我们知道,按照苹果的规定,所有ios端的软件应用都必须通过AppStore购买,比如消费者要购买一个软件应用,他支付的费用会先转到AppStore,然后再由AppStore转到软件开发商的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苹果公司会从中抽取30%的抽成。
例如,一个消费者用iPhone在ios端玩王者荣耀时,花了100元去买了个游戏皮肤,那么最终苹果公司会抽掉30元,腾讯只拿到70元。慢慢的,苹果抽走的这部分钱就被大家调侃为“苹果税”。而这,就是一切争端的根源所在。
如果简单从抽成比例上来看,“苹果税”的“税率”确实不算太高,但是,这个税率的执行是和苹果公司对分发渠道的绝对掌控联系在一起的,相比安卓市场内的其他众多应用商店而言,软件应用开发商们的可操作空间变得很小,几乎一有动作就违反苹果规定。
毕竟苹果的生态链一直都是以全封闭性闻名,软、硬件自己管,应用市场自己管。于是,在苹果iPhone中,软件开发商们有所变通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也就是众多开发商们对“苹果税”深通恶绝的地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营收被抽走。
微信、欧盟相继对苹果出手
事实上,尽管苹果对其生态链的管控非常严格,但规避的方式还是有的,苹果也曾尝试过对美国的亚马逊、脸书、奈飞、谷歌等大型企业们征收“苹果税”,但这些巨头们几乎都用自己的方式回避了。
如亚马逊就明确规定,若对旗下的电子商品购买则必须到官网网页中进行支付,不能在ios端,其他企业也是纷纷效仿,这样就大大避免了“苹果税”。但这细看其实是违规的,而苹果居然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许大家经济体量都差不多,还都是同一个国家的,就像我国的华为京东腾讯一样,苹果自然选择了视而不见,不会选择和他们去交恶。
但是,就在前不久,微信发布了《关于规范公众号内虚拟支付行为的公告》,将暂停微信公众号内ios终端的虚拟支付业务。这也就是说,用iPhone的用户,不能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内购买虚拟产品,包括VIP会员、游戏道具、课程等等。
消息一出,立刻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一时间把苹果和腾讯推到了舆论浪尖上,背后的苹果和腾讯两大巨头之争,也显得越来越激烈。
一直以来,全球的广大应用开发商们对苹果30%的抽成和不可变通性都是积怨甚大,却是敢怒不敢言,担心苹果报复,特别是小的开发商们。直至这次微信选择“硬撼”苹果,矛头直指苹果的虚拟支付“霸权”后,它们才纷纷发言声讨苹果,提供出大量证词。
随后,欧盟也启动了对苹果公司的两项反垄断调查,一个是针对AppStore,一个针对ApplePay,主要调查苹果针对通过AppStore分发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的规则,是否有违反欧盟竞争规则。
而与此同时,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和各州检察长也启动了听证会,并邀请苹果总裁蒂姆库克出席听证,但库克迄今为止仍是一再表示拒绝出席。
一旦苹果公司的垄断罪名坐实,将面临着巨额罚款,还必须修改AppStore相关方面的规定。如今,面临着腾讯微信、美国、欧盟的接连出手,库克措手不及,再想服软也来不及了,这长达近十年的“苹果税”垄断案,或许在下个月美国和欧盟就有最终的结果了,我们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
说到底,苹果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垄断市场,拿走大部分的利润,这无可厚非,因为它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但当它利用其垄断地位,把资本和价值作为“护城河”,阻碍其它新的创新时,问题就出现了,这份“价值”也就快变质了,如果库克不做调整,相信未来苹果的垄断诉讼不会停,微信等企业的创新也不会停止。
对于现在的苹果你们怎么看呢,以后还会购买选用苹果的iPhone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