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萦回乡的怅然总是很奢迷。我常常想,如果可以,我甘愿纵容自己将生命托付给故乡,美丽的滨海明珠—营口。
最习惯于在青阳为窗扉镀上金色之时任由辽河导上的汽笛声填满寂寞的耳廓,最喜爱在夜半灯火阑珊之时去体味老街的寂寞沧凉,最放不下古炮台所承载的悠远历史,最抹不去明湖广场营口之夜的繁华与喧嚣……
在这个整洁静谧的迷人城市,依偎于辽河怀抱的人们如此幸福。于最为宁谧的傍晚,踱步于河畔间自是一种享受。以一种最平和的心境去谛听河岸的汹涌涛声,倘你足够幸运,不经意即可瞥见掠过湛蓝天空的海鸥。一道白影袅娜的掠过云穹之时,你的心底自会荡起一朵小小涟漪。有机会依偎在汉白玉栏杆上恣意畅想,亦有可能步入林间去寻觅歌声一样的迷人花香。倘若今日你的心情淡雅宁静,坐在国际酒店的窗边觥筹交错,侃侃而谈的闲暇,望一望对面的寂静河岸,自是最好。“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似乎过于寥阔,但“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总还适宜。
一座城池,一个世界。长久以来我始终无勇气来触碰这座城的历史,毋庸置疑,老街与西炮台承担起了历史重任。兴茂福、永和祥、长顺羲、裕兴盛。无力承受最为厚重的历史,一个世纪前,正是这里最最普通的伙计小贩用血肉之躯来涂抹这座城市的繁华。苍凉的古炮台中,每次看到虎门销烟的铜像时,任何人也没有不觉屈辱与悲愤的巨大勇气。它是战国时的燕,即便如今“燕赵有慷慨悲歌之侠士,楚越有缠绵悱恻之美姬”业已很难略见一斑。它是魏晋的辽口,亦是清朝时的牛庄。彼时,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它是《马关条约》开放的港口之一。那时,中国人叫它“关外小上海”。历史即为一座城的根,它正在我的心底根深蒂固。
可以说营口人是有情调的,只要在任意一个畅然午后,你会在米兰西点看到在桌旁抿着咖啡,吃着牛排,听着小曲的悠然市民,他们喜爱优雅恬淡,亦可以讲营口人是激情火热的。每个用餐时间,只要涌入金刚山烧烤,莫不要惊诧于熙熙攘攘的涌动人潮,在舞动的火苗与觥筹交错的啤酒瓶中可以轻易听到市民们最粗犷的谈笑,也可以说他们习惯于喧嚣躁动,深夜中,兴隆、大润发仍然人影幢幢,午夜里,明湖广场始终有阑珊灯光。
这是他们最真切的生活。大城或许有小爱,但对于它,小城必定有大情。
尽管身在他乡,但仍旧单纯感性的内心依然缺少浓浓的乡愁。“相见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乡甜”依然觉得太过渺远茫然。“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悲凉也觉得过于悲戚。是的,所有人都在逐梦,去追寻更广阔的天空,为生活奔波劳碌,让旅行与别离成为生命的常态。所以,这座城中开始演绎着一丝丝无奈,一种种别离,一幕幕背影,然而,奔跑着的你们,可曾谛听到,业已苍老的小城发出的一声声的轻唤?彼此又何曾记得这座城的温暖故事?
我清楚的知道,在营口展现的这种画面,正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次第上演。我欣赏所有人的前行,只是执着的希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个最圣洁的地域,来安放故乡。让它安然憩息于灵魂的深处。
唯望自己无论在何方漂泊流浪,仍然深深记得,营口的宁谧与喧哗,整洁和激越。希望回去时,还可以最娴熟的穿梭于它的长街短衢,大街小巷,迷醉于湖光桥影,枳花驿墙。
都走着吧,行走的力量即人生的力量。
不忘初心,心底有家便好。
因为,无论如何大家都该清楚,仍有机会于故乡春听风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才是真正的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