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以“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海清主演”这样的关键词走入大众眼中,这里我想聊聊,从一个普通观影者的角度,刨除那些专业影评人视角的电影视听、镜头语言,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如果一句话概述电影,那就是老实、憨厚、不善言辞的男主,由于小时候被打“落下病根”而自卑的女主,这样两个不被家人喜欢的灵魂,在两家都想要“摆脱累赘”的凑活下,成为了夫妻,之后两人经历数次拆迁,始终不离不弃,共同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守护着自己的农田、鸡、猪……随着两人的生活逐渐看到希望,女主却因为意外去世,男主于是与农村、与旧生活告别,走向未知的“新开始”
这么看来,影片就是描绘了一对农村夫妻相濡以沫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导演却给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中投下了一颗颗石子,泛起了诗意浪漫的涟漪。穿了洞的鸡窝,在电灯点亮的一刹,仿佛点点星光洒满屋子;寒冬中妻子拿着装了热水的杯子,在村口等待着丈夫的归来,不知道如何表达思念的她,只能以一句“杯子里的水早就凉了,换了一趟你不回来,又换了一趟,你还没回来……”传递自己的爱意;偶像剧里的情节照进朴实的农民——大雨中两个人互相扶持,全身湿透却充满笑意;小麦在手臂上印下梅花……两个人从一开始的相对无言,到后面讨论起“要进城市里美美的浪浪”,麦子的生长、小鸡的长大也是两个人感情成长的外化体现,在日常的互相帮扶下,两个以往被人忽视不被爱的灵魂体会到了爱、依赖、陪伴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各处对比也很有意思,有人放生蝌蚪,却有人把蛤蟆绑在手上;有人愿意无偿献血救人,却有人在归还拖欠许久的地租时也有克扣;有人哪怕借了10个鸡蛋也要还上,因为“一码归一码”,却有人想用一句“上次的大衣好看吗”绑架他人为自己的家人献血;有人愿意为燕子筑好窝,却有人为了补偿款,要拆掉自己亲弟弟的房子……
但同时,这种浪漫又是一种残酷的浪漫。我们会为影片中男女主的遭遇唏嘘不已,但仔细想想,女主已经是多么幸运,现实生活中,一个身体带病、干农活时别的妇女都可以挑起来的麦子她却挑不起来,这样的女人被家里强行许配给一个打了多年光棍的单身汉,被无微不至照顾疼爱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而结尾,男主卖掉了所有的东西,打算进城有一个“新开始”,但是就像放开了套在脖子上绳索的驴,没有收获自由的欢欣雀跃,却是停在原地的无法适从,男主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真的可以适应新的生活吗,影片没有给出答案,最后的留白也算是给角色一个希望,给观众一点慰藉。导演说自己“在日常中提炼电影,在电影中还原日常”,但在我看来,电影中的日常已经是诗意化加工过的日常,真正的生活,只怕会更残酷
剧情以外,电影的画面、用光、镜头调度也很用心,给人的感觉就是娓娓道来,没有突兀的剪辑,生硬的转折。比如夫妻两人感情日益升温的时候,电影的整体光线都是偏明亮,而妻子去世以后,光线便转而阴沉;夫妻两人在农田忙活,几个远景也活脱脱是一副农村田园风光的油画;全片最容易引起情感波动的地方——女主的意外离世,也没有用过多篇幅刻画,只是把镜头给到女主曾经编制的草驴上,传达出了男主的悲伤与思念,却没有使用面部特写等更容易向观众传递感动的方式,保持了影片“娓娓道来”的基调,这里似乎颇有侯孝贤式“冷眼看生死”的味道,但若是侯孝贤导演,应该也不会在影片中设置这么多浪漫元素了吧
总结来说,在我看来本片充满了导演的乡土情怀和对底层边缘人的人文主义关怀,也不会像大家所想的文艺片那么沉闷,是值得踏入电影院一看的。近年来我们总是抱怨国产没有好的电影,但是当好的片子出现,迎来的却是影院的低排片率和观众觉得“看睡了”的不买账。柏林金熊奖提名,可以说这部片子已经收获了一定的“名”,也希望可以在票房上收获更多的“利”,从而鼓励更多的导演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本文始发于公众号:布远观电影,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