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标扣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月14日到3月16日,我在郑州18中参加了第17届“中小学学科教学重构与课堂生态变革教学观摩”培训会,期间领略了名家的风采,也意识到了教育的发展变革。

培训的几天里,听了几位名家的课和专题报告。观摩课有于映潮老师的《井冈翠竹》和《壶口瀑布》,肖培东老师的《青春之光》,王清老师的《溜索》,张莹老师的《玩转魔法——写茶》,向浩老师的《作文里的时间——学习细节描写》,黄厚江老师的《蒹葭》。专题报告有于映潮的《例说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关注点》,肖培东的《化教为学》,王清的《基于学理的教学设计》,向浩的《数智赋能,让写作学习看得见》,丁亚宏的《在大单元大概念跨学科背景下再谈“以标扣本”》,黄厚江的《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落实》。

这其中我比较欣赏的课是肖培东的《青春之光》和向浩的《学习细节描写》;而报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丁亚宏和向浩所做的讲座。

肖培东老师教授《青春之光》从时间入手,先让学生认识黄文秀,然后又以“假如你是编辑”设置情境,让学生从选材、写法、语言的角度去谈谈为何这篇文章会入选教材。其后他的报告让我明白了设计意图,语文课要教什么?语文课不能只教内容,不能上成思政课,语文课要教会学生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去表达思想感情。语文课怎么教?语文课要设计好,要有问题,有支架,有情境,要教“活”,不能死搬硬套。

向浩老师的课和报告则让我看到了语文课的新面貌,我们上作文课往往是以学生作文为例说说优点说说缺点,指导一下该如何审题选材就任凭学生自己去发挥了。向浩老师则是着重进行了方法指导。他从一个动作“叶问蹲”入手,让学生去积累词语,去词语分类,去整合连篇,仿佛让我看到了语文最基础的东西“字、词、句、段、篇、章”,这让学生的学习有了积累有了方法。及至听了他的讲座,更感到了他作文教学的高明之处:他设置情景策略、支架策略、同伴策略,让作文写作过程直观显示;他把数字化带入课堂,学生在平板上积累操作,想看哪一个学生的课堂作业大屏上都能显示出来,这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得不认真学习不敢懈怠,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直观可视化,也让老师的作业批改变得可视化,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也让学生的学习有章可循。

几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语文学习要回到本真,不能只扎花架子,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并在实践中去运用;语文教学要以标扣本,不会教就去钻研一下课标,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其中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又是重中之重,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一带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多去看单元提示,多去看课后练习,这样你才能不走偏,不误人;语文教学还要紧跟时代,运用科技,数字赋能,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要守本真谋发展,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