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宇宙万物都是一本书,树木是一本书,花草是一本书,不同的人是一本不同的书。其实,城市亦如此,慢慢走过街道,慢慢走过行人的视线,泛起的尘埃吹走了过客的一天,落定在历史里也只是平淡的一页。
秋冬交际之时,在考证题海压抑许久的我迫切寻求着释放的机会,于是决定探访下平遥这座古城。从繁华到平静,古旧的平遥给了我太多感悟。老街道,老票号,老镖局,老宅院,老去的时光慢慢停在那里,沉浸其中,人也自然沉寂,沉思,沉默,沉静下来。
现在的平遥古城无疑已变成熙熙攘攘的景点,白天的平遥属于密密麻麻的游人。也只有在每日的清晨,这古城有回到平遥人自己的手里,市楼旁,早市中卖豆花的依然在吆喝着。太阳缓缓升起,阳光洒将在青墙黛瓦上,结伴的老人走在青石板路上,这一走也许就走了一辈子。曾经的韶华时光就行走在这里,或许平淡的生活就是不负韶华最高的注脚吧。
漫步在这座古城,总是小心翼翼,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惊扰了谁的梦。我只是抚摸着城墙上的每一块青砖,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着每一个不负韶华的故事。
这里有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日升昌票号,通过金融的血脉汇通天下,它的触角伸向全国,织起了一张巨大的网,让这座内陆的小城宛在网中央。随后各类的票号纷纷而起,随之的镖局也配套而生,产业的集群化应运而生,一片炙手可热的繁华景象。可走进那些高高匾额的宅门,古色的八仙桌,古香的床榻,青灰的墙壁,方正的天井,整严的账本却又是那样的低调内敛。红尘滚滚,纸醉金迷里,平遥人依然靠着亘古传承的慎独和自省,在纷纷攘攘,千变万化的商海里守住了本位,也渐渐形成了难能可贵的儒商精神。
县衙的灯笼高高挂着,散发着温暖幽幽的光,里面的牢狱和刑具,花园和仙庙,大堂和戏台都刻画着那个逝去的时代。走着走着,无意中,我走进一个无人的院落,穿堂过院间,了无方向,寂寞里唯有身影相随。陈旧的窗子,透进丝丝的光线。尘埃在老屋里落着,舞着,轻盈着,坠落着,追逐着各自的方向。岁月如一道长长的迷宫,那些逝去的伤痛早已廉价的不值一提,只有沉静的时候,又如尘般丝丝辗转盘旋而来,洒落心间,迷蒙双眼。
行走在乔家大院时,又 想起了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整个时代和家国就像一个精准的坐标系,每个人的腾挪闪躲都是那么的有限,就如这座小小的围城,应该也曾锁住多少的青春梦想。一座城演绎着多少自己的悲欢故事,也造就了多少有故事的人。
傍晚,登上城楼的我,简单做一个环城徒步。夕阳西下,绚烂的晚霞给古城披上了金色的光芒,宛若昔日的繁华,古老的城墙依然端庄巍峨,就像晋商坚毅的脊梁,就像儒商信义的坚韧。天涯倦子,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远在他乡的自己又在寻找着什么?或许,按着辩证法,寻找,反而会迷失。不寻找,才会发现。又想起《又见平遥》情境体验剧中种种场景, 90分钟的演出时间里,观众既是看客,也是亲历者,全剧混淆了时空,模糊了岁月。在这场有先锋探索仪式的演出中,蕴含了最简单的价值观:您姓什么,您从哪里来?您知道您的爷爷、太爷爷的故事吗?……您的血脉里是否也有一个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行进在其中的我,忽然知道自己独自哀愁,还有太多的人与我同行,他们告诉我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知足,感恩应该是题中应有之意多少和乔致庸一样的人把最好的韶华岁月挥洒在这座城中,他们背负着家族的使命,信奉着儒商的信道义,一起谱写着这座城辉煌的历史。
于是记起那不善言辞的客栈老板,在走之前塞给我们当地的特产沙棘汁,默默目送我们远去的画面。传统古老的民居,淳朴的晋中民风,平遥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
一座古城注定背负太多的往事,更迭的沧桑里,一切都慢下来时,自己的烦恼又算得了什么。当曾经的温馨再涌现,心里边,从前的梦原来一点未污染。外面的夜色寂静,心中久积的慌乱迷茫却已云开月明般地散开了。或许也只有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宽阔。
繁华亦或衰败,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的故事。
英雄亦或草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
大抵浮生若梦,姑且此处销魂。
又是一年寒风起,满眼韶华醉平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