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妈
因为上半年活不是很忙,陶爸一直说要趁机回趟老家,说了N次我都没同意,不是不愿意回,也不是不想老妈, 我也期待回老家,老家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避风港,但我就是怕来回坐车的过程。
3月份底某一天,我说:“你要是实在想回老家,咱们明天回去吧,刚好后天双休日,问问老妈去不去南京玩,去的话就带他去轩轩那玩玩。”就在我们刚做好决定不久,晚上和老妈的视频聊天得知大弟弟第二天也回去,于是,我们又决定暂时不回了,不挤在一起回家,错开时间回家,这样就可以多陪老妈几天。
过了几天,我们商量着要不要清明放假回去,让轩轩退票再买回老家铜陵的车票,但又怕假期被堵在路上浪费时间,匆匆忙忙的也陪不了老妈两天,最终决定还是过了假期再说。
清明节的最后一天,陶爸把轩轩送到火车站回来,我们竟然心有灵犀地想着第二天就回老家,于是收拾该带的物品,准备该准备的东西,晚上美美地睡一觉,第二天早上定定心心的启程回老家。
我们大概快12点到家的,因为事先没有告诉老妈我们要回去(陶爸不让我说,省得老妈又锅上锅下地为我们烧好吃的),在见到我们那一刻,老妈既惊讶又惊喜,担心我们饿坏了,然后就要忙着为我们煮面条、煎鸡蛋,我们说不用忙,你锅里有啥我们就吃啥,老妈说:“锅里只有菜粥,用新鲜的菜苔煮的。”“哇,那正好,我们好久没吃家里的菜粥了,今天正好赶上了。”我开心的叫道,然后和陶爸美美的吃了一顿久违的菜粥,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味道!外面的锅是煮不出那个味的。
下午,我就跟陶爸忙得不亦乐乎,老妈指哪打哪,采香椿头、挖竹笋,本想采点槐花的,可惜槐花还是小小的花苞,离开花还有一段时间呢。最后还是收获颇丰,但这些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也不经放,只能趁着新鲜赶紧焯水、晒干。
第二天,就随着老妈去附近的茶地转悠,准备采茶,大概是因为去年天太旱雨水少,有的茶树都还没怎么发芽,三个人转了一上午,零零星星的采了一些茶。在采茶的过程中,倒是发现了几个不知名的小小的鸟窝,鸟蛋浅蓝色,如花生米大小,很是新奇,忍不住拍照和轩轩分享一下。
晚饭后,老妈就大显身手,展示手工炒制绿茶。新鲜嫩绿的茶叶在她手下翻飞,如蝴蝶飞舞。炒茶的艺术,在于火候的掌握,每一步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还要有耐心地慢慢炒,才能炒出真正的好茶,随着温度的升高,茶叶逐渐变软,原本的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同时散发出阵阵清香。
经过一段时间的炒制,茶叶的水分逐渐蒸发,变得干燥而酥脆。美美地泡上一杯,茶香袅袅而来,沁人心脾。新茶初为醇厚,轻轻地抿下一口,一种独特的芬芳在口腔中扩散,茶水慢慢滑入喉咙,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隔天,老妈说茶叶不多,叫我们别都跟着跑了,山脚下到处跑也累人的,她一个人去看看就行。陶爸说一起去吧,人多采的快一些,反正待在家也没事。后来经过商量,决定留一个人在家里烧饭,这样另外两个人回来就会有现成的饭吃。老妈留在家不行,我和陶爸记不清茶叶地,不要到时候搞错了把别人家的茶给采了。我嘛也不能留在家,因为我不太会烧饭,在灶台上烧饭更不会,最后决定让陶爸留在家,他不光会烧,而且手艺还相当的不错!
于是,接下来的两天,我和老妈吃过早饭,就全副武装地出门,附近的田地里面有茶就采地里的,山脚下的地里有茶就采山脚下的,顺路的话就往半山腰方向多走几步,顺便采一些香椿头,偶尔的时候,也还能采一些野茶(山上自己生的,没有主人家的茶),反正就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啥采啥呗。既采了自己想要的,又顺便爬了山,还亲近大自然放松了心情,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这几天都是实行蔬菜自由,纯绿色食品,想吃啥就吃啥,只需动动手即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因为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所以一眨眼,一个星期就溜走了,虽然万般不舍,但为了生活,也只能回常州了,期待下一次的回老家……
(2025.4.13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