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绝句十二法】53、第八法之七


王士祯家族成员

1、父母

父亲

王与敕,字钦文,号匡庐,清顺治乙酉拔贡,翌年有司举荐,以服侍年迈父亲为由不仕。他教子有方,四子有三人中进士(士禄、士祜、士禛),以政绩、诗文闻名于世。

与敕卒,以子士禛贵,诰封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赠资政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

母亲:孙氏


2、妻妾

妻子

邹平张氏,曾祖张一元,巡抚河南都御史,祖父张延登,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忠定,父亲张万钟,江南镇江府推官,14岁时嫁给王士祯,康熙十五年九月在家中去世。

侧室

陈氏,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去世


3、子女

长子:

王启涑(字清远),别号石琴山人,行十二,生于顺治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有《西城别墅诗》、《因继集》等

次子:

王启浑,生于顺治十三年(1656)五月,康熙十一年五月去世

第三子:

王启访(字思远),一字全道,号昆仑山人,行十八,任唐山县知县,候补知州,生于康熙元年正月

第四子:

王启汧,康熙十一年四月生。


女儿

长女:王端,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去世

第二女:王婉,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去世

第三女:王宫,康熙三十二年七月去世



王士祯一生回顾:

1、明朝时期:

崇祯七年闰八月二十六日(1634年9月17日),王士祯出生于豫省官舍,祖父呼之小名“豫孙”。娶山东邹平张延登之孙女为妻。



2、顺治时期

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

顺治八年乡试第六,

顺治十二年参加会试第五十六。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补殿试,三甲三十六名进士。

23岁游历济南,邀请济南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时称“秋柳诗社”。

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扬州推官,“昼了公事,夜接词人”。



3、康熙时期

康熙四年(1665年),升任户部郎中,至京城为官。有大量名篇传世,其写景诗文,尤为人称道,所作“绿杨城郭是扬州”一句,被当时许多名画家作为画题入画。康熙皇帝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受康熙帝召见,“赋诗称旨,改翰林院侍讲,迁侍读,入仕南书房”。康熙皇帝还下诏要王士祯进呈诗稿,王士祯遂选录300篇诗作进奉,定名《御览集》。后升礼部主事、国子监祭酒、左都御史。

当时,王士祯名扬天下,官位也不断迁升,成为清初文坛公认的盟主,一时间,诗坛新人到京城求名师,往往首先拜见王士祯。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不久,因受王五案失察牵连,被以“瞻循”罪革职回乡。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帝眷念旧臣,特诏官复原职。

康熙五十年五月十一日(1711年6月26日)卒,享年78岁。



王家曾四代官至尚书山东桓台境内至今还存有歌颂王家功德的砖牌坊,上刻明代董其昌题写的“四世宫保”四个大字。

王士祯先生像

王士禛去世后犹被易名数次。

雍正朝,其“禛”字因避雍正讳,改名王士正。

乾隆朝,又赐名士祯,谥文简。

后世文学史中,“王士禛”或“王士祯”两名并用。



户部郎中时期

康熙十七年(1678年)官户部郎中

1、学识渊博

被朝臣推许为“各衙门官读书博学善诗者”之“最”,召对懋勤殿,特旨授翰林院侍讲,旋转侍读,更受到皇帝的赏识。

2、心地平和,办事谨慎

为国子监祭酒,选拔皆名士;

官户部督理钱粮,廉洁自励,“虽日在钱谷簿书中,不啻空山雨雪,烧品字柴,说无生话时”(《蚕尾续文集》卷三《答唐济武检讨》);

任督捕,掌刑事,务在宽简矜慎;

总领宪台,不立门户,不轻弹劾。


来来来,继续开心步韵欢乐和ヽ(^㉨^)ノ:



附王士祯先生原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