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老年人的关注远远不及他们对我们的爱。
那个戴黑灰格子帽的爷爷
大学的周围总是有很多的小吃摊、水果摊,在那一条长长的小吃街里,有一家大排档经常有很多老年人光顾,通常是六十岁左右花白零稀头发的老头,三两个聚在一起沉默地吃着饭,他们大多数是专注自己的饭盘子,偶尔会抬头看看年轻的大学生成群结队地拥进店铺,热热闹闹地讨论着今天吃什么、终于要考完试了、可以放假了,诸如这类的话题。年轻的学生眼神里总是闪烁着单纯的光芒,老年人的眼神里很复杂,就像是混杂着数不清的陈年往事,青年人和老年人,一边沉默,一边热闹,构成小饭馆的一道风景。
直到有一天,我们去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位戴着黑灰格子帽的老爷爷在和一名大学男生侃侃而谈,因为他的声音特别大,所以整个饭馆都能听到他的声音,那个男生一直在点头,埋头吃着午饭。老爷爷的兴致特别高,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他以前是高中的物理老师,他一直在和那个男生说道,“要好好学物理,要好好读书。我以前是在山东当高中物理老师,我们那个年代考大学特别不容易,既然上了大学就一定要拼命好好学习。”
几个同学都在吐槽说,“那位男生好可怜,哥只想安安静静吃个饭,结果老爷爷却一直在高谈阔论,哈哈哈。”旁边有一桌老人只是沉默地吃着饭,看着那位“惹人嫌”的老人,似乎察觉到,老年人沉默是金,高谈阔论惹人嫌。
人都有想要和别人交流说话的欲望,而大多数老年人却连基本的交流需求都没有办法满足,因为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为人子女还是周围的人都对老年人不耐烦,他们想要唠叨,想要谈自己年轻时期的经历,或者,他们只是想要有一个陪在身边可以说说话的人。
如果我老无所依
老人院里满满的都是缓慢行走的老年人,他们行动不便,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能,仿佛生命走了一遭,又回到了原点,只是带着沧桑岁月的皱纹。
每天老人院都有仙逝的老人,也有哭哭啼啼的家人,曾经看见过一个女儿一边痛哭一边捶打着死去的母亲,叫喊道,“你看你重男轻女,把房子过给儿子,看你得到什么?他把你送来老人院,你死了,也只有我这个做女儿的来看你。”人死后,什么声音也听不到了,生前犯下的错也只有错了。而老人的晚年就这样在被儿子遗弃和被女儿厌恶中度过,不知道她又在想着什么。
农村的老人经常一个人坐在朽木的台阶上,看着自己耕作了一辈子的田地,他们经常喃喃自语,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方言,他们都是被留下来的,成为了“留守老人”。也许他们是耕了大半辈子田地,等到孩子都外出工作了,就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农村,不知道是为何而活着。
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电影《桃姐》里的反映出来的香港老年人的生活是那么真实,大多数老年人都居住在老人院,大多数老年人都会面临衰老之后的种种变化,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害怕,“老无所依”的不安全感是围绕在老年人心理上的重大负担。大多数老人无论年轻时多么呼风唤雨,年老时就和年轻的自己缴械,变得弱小起来。
社会节奏的变快,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追赶着这些变化,但我们每一个人也走在变老的路上,尤其是我们国家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同时养老系统的不完善不健全使得更多的老年人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他们害怕孤单,害怕子女对自己的忽视,害怕自己成为累赘。
结语
经常会看见的一幕就是,家庭聚会的时候,我们都在刷屏,只有老人沉默地在一旁,老人开始叨叨念念自己过去的往事,却没有人听,而是会回一句“你说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人老了以后,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归于平淡,不会产生多少新的经历,于是就只能沉浸在回忆里。
我们希望的是,有一天,我们的老人不是一直沉默着,而是有人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