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历来古今都奉为经典,经典在哪里呢?无非就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还有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类似此等极其认真的创作态度,也就是众诗家所讲的诗眼尔尔,众评论家所奉承的妙哉妙哉。僧敲月下门,敲字一绝啊!
诗要不要练字?别人是怎么过来的我不太清楚,因为个人创作思路不同,重点不同,有的人很喜欢天天练字,苦思冥想。潇洒点的不拘泥这方面的东西的人,一挥而就。但从我本人创作经验来讲,有时候也是需要练字的根据当时情况所需。有时候确是没多大练字的必要,初看似乎有矛盾,其实全在某诗某时某境了。练字可以不必太强求。总的一点我觉得还是要按事实说话。
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以前也在大的几个论坛玩过几年,后面不玩了,个中原因省略几句不说了。有个现象我在这里说下,因为这跟我今天的主题是有关系的。我经常看见某某作者新发表了一首诗,然后呢下面就有所谓的热心肠的诗友或者版主之类的,人家就留言了,互相交流切磋嘛必须的。人家就指出问题了,你这里不该用西,西主消杀,方位不吉祥,你应该用东,东主升发,然后那个诗友就屁颠颠的把原来的西改成了东。还不忘赋上句多谢指教,感激不尽。更有甚者,人家一指点说你用打这个字不够文明,有伤风化,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然后此人也唯命是从的把诗里原来的打字改成了摸字,美其名曰:合乎,摸字略显温柔。
呜呼哀哉,君可知否?可看出了以上的问题?这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实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写诗这东西,有几种,一方面是有所感动,然后进行回忆性的创作,一种是为了写诗而造景造境,包括拟古,遣怀之类等。后不论。
现在我们再回到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我想这首应该不是为写诗而去造境的吧?谁如果说这首是贾岛虚构出来的诗,那我没话讲了。我只相信这首诗中所记载的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那问题就来了。很多人也都知道这其中,有个故事,这故事还流传下来了,就是关于推跟敲的典故。
这故事真假不论,因为诗已经在那里了,不是用推,而是用敲字,这也是事实,众人所推崇的也就是这个敲字。我实在搞不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其它的诗句我没有异议)贾岛也是属于封建社会的文人雅士吧?在古代那样的社会环境中,文人雅士去拜访朋友的家,近到门前,然道不是用敲吗?现在的三岁小孩都知道,去朋友家做客,门关着,那肯定是用敲啊。敲跟推个中含义谁不明白?然道贾岛这么没文化,没礼貌吗?分析可得,当时门肯定是关着的,不然连推都省了,还用在琢磨是用推啊还是用敲?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那我只能说贾岛不愧是个诗奴。连推跟敲都分不清楚。又如果当时贾岛去的时候,客人不在,但门是半掩的,那是贾岛就是直接推进去了。那问题不又来了啊,你既然是推进去的,那你在诗里干嘛说是用敲?那你不是欺骗读者,也欺骗了自己吗?
事实还能是什么呢,要么推进去,要么是敲门了当时,那敲就是敲,推就是推嘛,何必为一直想用哪个字而犯纠结症呢?我无话可说了,像贾岛这样的人太多了,附和着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不过这首诗成功了,流传下来了,推敲也出世了。贾岛应该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