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之荀彧、崔琰

最近疯狂追剧《军师联盟》,上学时最爱历史的那些残存细胞又重新活跃起来,贪婪地嗅着远古的气息,探寻几千年之前的历史。

我不是一个人在追剧,邓先森也喜欢历史剧,这部剧还是邓先森推荐给我的,结果我们两人一起深深迷恋,今天甚至在司马懿、荀彧和崔琰三人之间展开辩论。

崔琰

看这部剧最大的感觉是历史浩瀚,但是唯有审时度势的人才能存活下来,但是你又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士大夫的气节,士可杀不可辱,甚至不能苟活。所以,很多高风亮节的大儒或谋士宁可赴死也不愿效忠反贼,甚至甘愿为了守护那个年代的礼法和尊卑、心系百姓为了国家大运而背负千古骂名。

审时度势、顺应大势才能活下去并能好好活,但是那个年代信念和信仰的力量真的是大啊,那些聪明忠义的重臣忠臣看的时候让人又爱又恨。明明知道大势是如何也不肯屈从苟活,视死如归,坦荡赴死,为他们惋惜,也不禁感慨,当今这个世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识时务者为俊杰,顺应大势才能成人达己。

剧中有两位重臣之死让我看的眼泪直流,虽然两位忠臣不愿顺应大势苟活,但是那股浩然之气还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做一个正人君子,即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透过这部剧,仿佛看到那个年代,那些文人诗人的气节,真心感动,眼泪直流。

最近几集的《军师联盟》中,荀彧和崔琰牺牲了,他们为了保证中郎将的世子之位、为了维护汉朝礼法,也顾忌曹操称王的行为,荀彧服毒自杀,崔琰被赐毒酒以“谋逆罪”论处。他们死的时候我哭了,感动于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忠义,他们的知置死生度外...

荀彧
在这件事上我觉得司马懿是自私的,当初是司马懿为了就中郎将而去求荀彧,荀彧的临终遗言就是拉着司马懿的手说的,后来司马懿又去崔琰府上找崔尚书请求救援,崔琰和荀彧就按照自己誓死如归的计划逐一实施,保全了中郎将,实现了司马懿的托付,信守了承诺。

但是等到司马懿救出中郎将,自己的长兄司马朗却因为是曹植的谋士而受到牵连,继续降罪于大牢之中。为了救自己的兄长司马懿前去求中郎将要中郎将为曹植说话,救出曹植,自己的长兄就得以获救。

就像中郎将曹丕说的,希望自己登上世子之位的人是司马懿,决心辅佐自己一统天下的人是司马懿,救出自己的人是司马懿,只是此刻在梦想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为何要胁迫自己放弃?又将置荀彧和崔琰的牺牲作甚?崔琰高风亮节到死都以为自己维护了曹丕的世子之位、维护了汉朝礼法,慷慨赴死,怎会想到自己和荀令君的胜利果实刹那间就要毁在司马懿的手中呢?

最终曹丕顺应大势救出了曹植,司马朗也因此获救。但是前提是曹丕想清楚了,自己不过是曹操的棋子,忤逆曹操的意思即使此刻胜了曹植、即使获得世子之位,最终也收不了魏王曹操的心,那作为一个战战兢兢的世子又有什么意义呢?

曹丕为曹植求情,源于顺应大势;荀彧和崔琰虽然逆势,但是作为忠臣重臣的高风亮节和士大夫气节是不得不让人佩服和赞叹的,死不可怕,只怕苟活,为了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那个年代传递的士大夫的清高气节和气度~

崔琰
我跟邓先森的争论在于我认为在这件事上司马懿是自私的,但是邓先森认为司马懿为了亲情情有可原。但是两位千古名士用生命换来的成果就这样被司马懿因为自己兄长深陷囹圄而放弃不是自私是什么?

虽然为曹植求情顺应大势,但是不是为了救司马朗才应为曹植求情。如若顾念司马懿、司马朗的兄弟之情,那当初求荀彧、求崔琰的是司马懿,这一求导致荀彧、崔琰大义赴死,他们死后司马懿却又求曹丕为兄长之命让步,这是对荀彧和崔琰的不负责任!司马朗对于司马懿是兄长、是亲情、该救,那么对于荀攸、对于崔琰的子孙后代来说呢?荀彧、崔琰重气节、重名声却不惜背负骂名以死维护,这又该怎么算?

综上,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不知道历史上司马懿是怎样的表现,至少在这部剧中,司马懿是个重感情而非足够理性的人,他可以以大势劝诫曹丕,但是不能只因为自己的哥哥而进言曹丕。

荀彧
剧情最新更新,司马朗虽然出狱,但是因为身染瘟疫而不幸去世。《军师联盟》还在继续,精彩还在继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