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学校报道
周一一早,被冯军带着就直接去了语言学校,学校是隶属于慕尼黑大学的,主要是提供外国人德语学习的,同时也是培训德语系入学语言考试(DSH)的一个学校。
DSH是类似于英语系中托福或者雅思的一种语言资格考试,要入学德语授课的必须要过了这个语言考试才可以进入大学。
我直接进了校务办公室,发现马晓峰也在,并且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看得出沟通上是有问题的。那个年代我们的英语教育,除了专门的外语专业,剩下的基本都是哑巴英语,看得明白听不懂说不出。有的还是为了出国临时突击过的。
因为我稍微有点德语基础,出来之前找机构突击了下,英文还可以,于是乎就顺便把我们两个人的报道工作全部办好了,也被分到了不同的初级班,离正式上课还有十几分钟,马晓峰拉着我一脸痛苦地倒着苦水。
原来他语言基础比较差,跟寄宿家庭的房东很难交流沟通,有什么基本靠比划,还好住的地方离学校很近,早上是房东带他走路过来顺便认识路的。
于是跟他说了下午放学后我来把冯军带我的那套程序帮他一边,买电话卡,手机,认超市这一套。马晓峰满脸感激的一个劲地哥长哥短的叫着,感谢声不断。
上课时间到了,我走进了我们的教室,班里一共14人,除了我和一个韩国人外,其他都是欧洲各国的,有瑞典,丹麦,西班牙,法国,比利时,甚至还有个瑞士小姑娘,印象中瑞士也是德语区的。后来才知道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都是瑞士不同地区的官方语言,而她出生在法语区,所以自然也要学习德语了。
欧洲原来主要是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都是拉丁语系出来的,而英语是从日耳曼语系分出来的,北欧四国语言差不多,斯拉夫语系的又大同小异,所以欧洲能精通3,4们语言的人很多。而同时能很好的掌握两门外语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都是题外话。
尽管稍微有些德语基础,但是开始上课后还是感觉极其吃力,老师全程德语讲解,偶尔实在不行才会用英文疏通一下,一天下来头晕脑胀,并且极大的摧毁了我学好德语的信心。
还好课后有带着马晓峰兜了一圈,精神上略微放松下,不过还是精疲力尽的回到了住处。随之而来的问题又有了,在国内习惯了大学吃食堂或者工作时回父母家吃饭的我,要面临一日三餐自己动手,自己规划了,经济条件又不允许我在外边吃,这样一天下来就是屁滚尿流了,晚上还想再学习学习的想法就又被重创了一下。
那天才开始深深感觉到了一个人在国外的不易,烤了几片面包加了黄油就算对付了晚餐的,尽管买了食材,也实在没有精力再去做顿中餐来吃了。
饭后跟冯军一起分享了当天的感受,他也除了安慰别无他法,路是必须要自己走下去的,哪怕不断摸索前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