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有只蝎子要过河,就去找青蛙,说:“青蛙呀,发扬点助蝎为乐的精神好吗?载着我过河吧。”
青蛙说:“少来,你万一蜇我怎么办?”
蝎子哈哈笑了,说:“青蛙啊,心理不要那么阴暗嘛。你载我过河,我如果蜇了你,惹你发飙把我掀到河里,那我岂不是死定了?”
青蛙一想,也有道理,就让蝎子爬到它的背上,载着蝎子过河。到了河中间,就见蝎子竖起尾巴的毒刺,照青蛙的背上,吭哧就是一下。当场痛得青蛙呱一声,翻身一窜,把个蝎子扔河里了。
愤怒的青蛙,游到快要淹死的蝎子旁边,质问道:“你脑子有毛病呀?蜇了我你就死定了,你怎么还蜇?”
蝎子回答道:“道理我都懂。可就是按捺不住蜇你时带来的愉悦快感。追求快感,是我的天性啊。”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能只把正确的道理挂在嘴边,要理解道理,理解后还要真正能做到。
真正的做到,不仅是区分自己是在践行还是幻想的标准,更是检验自己是否真的懂道理的方法。
举个例子,很多人听了一个培训,觉得,老师讲得太好了,原来有这么好的方法,很不错,很有收获,记下来,然后,开始玩手机,开始发微博,说自己上了一节很棒的课,然后聊微信,群里发,自己又培训了多久,吐槽怎么样的。
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现象,过了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开始抱怨,说参加培训其实没什么用,上课感觉有收获,但是最后没什么用。
再来看书量的例子,读书量是很多喜欢读书的人会说的,自己一年能看多少本书,感觉什么书很棒,但是要是问他真正收获了什么,践行了什么,只有很少的人能真的说出来,大部分人,只会说,那本书很棒或很烂。
在我看来,不是培训了没用,而是我们在参加培训前没有想好自己要输入什么,处理什么,输出什么,应用什么。可能只是因为领导安排,同事们说,所以,才去参加,或者为了升职不得不去参加一些培训,时间久了,也就疲劳了,最后,觉得培训没有用。
读书量也是同样的道理,读书变成了评价书是好还是不好,感觉有收获感觉没用了。
如果我们只是把听了培训,看了多少本书作为目标的话,那么,真的就是在不停的浪费时间,还毒害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误以为站在知识制高点,说,我可是有很多道理啊,我很正确。
道理懂得多,真的没什么用,因为我们没有真的用,没有真的用到具体的场景里去,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没有提高我们的效率,没有改善我们的错误,我们只是在对自己说,我又懂了一个道理,感觉还不错,然后,继续找下一个道理,还误以为自己真的知道。
懂是开始,用对才是真懂
培训了真的没什么用吗?看完书,真的不能学到更好的方法吗?我们以为自己懂了,其实,懂只不过才是征程的刚开始而已。
我们认为的懂,其实是个结果,在践行者的眼里,懂其实是由一系列的步骤完成后,才能叫懂。
我们听到培训中的一个方法时,只是一个输入的信息,这时,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需要记录下方法,并思考要在什么场景下去应用,而当真的在那个应用场景中的时候,我们又会不断的通过反馈来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可能这个方法方向是对的,但是,其中某个步骤,可能需要我再调整一下,修正一下。
通过这样来来回回的做,最后,才明白了,这个方法真实有效,而这时的真实有效才算是懂。
我们很多时候,误以为懂是看见后自动完成的,其实,对于概念也好,对于方法论也好,都需要经过输入,处理,输出,应用的步骤,才能算得上懂,可能这个过程还需要反复执行多次,才能真正的懂。
不然,懂只是一个停留在开始,就被我们遗忘了。
懂并用才有意义
知道了懂得艰难过程,那么,真正做到懂以后,自然就会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的清晰。头脑清晰,不管是接下来再处理,还是表达输出,都会有新的帮助。
光是头脑清晰,就是我们值得去做的事。更不要说,在学习懂得过程中,输出的结构化知识,自己的扩展想法,都是真懂以后对我们最重要的意义。
懂,不是一个动作,而是多个动作的组合,实际上,这样还能帮助我们克服拖延症,因为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的拖延症,在用的过程中,被克服了。
同时,时间的利用效率更高,注意力花费更少,分析能力提高更多,当然,我们要真懂,而不是停留在刚开始懂。
持续践行
最后,说了这么多道理和方法,不要停留在懂和鼓掌上,要从现在开始去做。
真的要从现在开始去做。
持续践行,从每天完成一件事开始。
版权声明:
本文在微信公众号首发:
说言风语(bise-talk)
本文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本文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