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七巧联想

        七夕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乞巧节、七巧节,是那时的“女儿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其中“七巧”我联想了一下,似乎有点意味。

        首先联想到的是幼时的七巧板,一块正方形被分割为5个三角形,1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将其拼凑成各种事物图形,如人物、动植物、房亭楼阁、车轿船桥等。小时候一开始总觉得七巧板太简单,没有赛车陀螺炫酷好玩。有一次身边只有七巧板,便从聊有胜无到饶有兴味最后一发不可收。后来才知道用七巧板可以拼出1600种以上的图案,其中有些是容易拼成的,有一些却相当诡秘,还有一些则似是而非充满了矛盾。

        随后便是课堂里的牛郎织女传说,不过民间总是期盼着圆满的结局,因此古人特别是女孩在七巧节需要进行一些活动。如在民国初年常熟人吴双热所著的《海虞风俗记》就记载:“习女红:七月七日,闺中盛乞巧之风。凡小女子之未习女红者,其母若姊,例于是日使之穿针度线,教以缝纫刺绣,谓乞天孙之巧,他日得心应手,必以针神名也。食巧果:是日人家咸食巧果,巧果者,以麦粉为之,持剪而巧裁之,裂其中而连其两端,然后如绳然交挽而结之。粉中和以糖,外傅以芝麻,入油泡之,而巧果成矣。”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显得颇有仪式感。

        另外在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里有个血肉丰满,让人可憎又深感可怜的人物——曹七巧。她应该是张爱玲笔下最生动同时又是最扭曲的人,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后,她就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当作品有层次地展现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全过程时,不禁感叹,七巧还是没能“七巧”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家家乞巧望秋月 ——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一) 王传学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称为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
    王传学阅读 4,553评论 10 13
  •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
    白丁平民阅读 808评论 16 28
  • 在centos中安装pip命令: yum -y install python-pip 测试pip命令是否可用 pi...
    名C阅读 2,553评论 0 0
  • 足球大赛 一天,在文化路一小的操场上举行足球比赛,红队和蓝队对决。比赛一开始,蓝队很容易的就得到了一分。...
    江锦浩阅读 161评论 0 0
  • 张清的日精进第175天 终于把计划,机制做完,接下来就拜托大家的努力!有意愿就一定努力!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kiyoi2017阅读 8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