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我决定写篇阶段性的写作总结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同时祝大家节日快乐!
如果你像我一样正在写作,希望你读这篇文章时,同时反思一下自己接下来该如何突破写作瓶颈期。
回顾这三个月以来的写作历程。
今年1月份决定写文,刚开始时纯碎抒发感情,便毫无章法可言。现在再回头看起来那时写的几篇文章,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鬼,好羞耻好羞耻的。
但是,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情,并下定决心去将它做好。你就会发现,你一开始可能并不知道路在何方,唯有想方设法走下去,再回头时你已走到山半腰。看似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其实是你的坚持和努力,使量变引起质变。
而我,就这样走着走着,机缘巧合下遇见了写作培训班。3月初便正儿八经写起来,基本上两日一更,到现在写了30篇原创文章。在简书上有7篇被推荐至首页,一篇登上精选。其中两篇阅读量2000+,现在写的文阅读量也在300左右。而被公众号转载的有10几次。
不能说坚持写作能让人一下子发生多大的改变,我还只是小白,还有许多要学要改的地方,取得的成绩也不足为谈。但跟三个月前相比,自己确实不一样了。
以前看到新媒体公司招实习生时都有一条要求“会写”,身读传媒的我会退避三舍,因为真心写不出字来。而现在如果丢给我一个选题,便可以信手拈来。
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养成留心事物,收集素材,经常思考的好习惯。以前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经历过就作罢。现在总想从中发掘故事,把所思所获记录下来。
不想原地打转,就必须突破写作瓶颈期。
写到现在,我似乎到了一个瓶颈期。不是没有素材,写不出来的困扰。而是文风慢慢固定,无法打破枷锁的焦虑。
因为写多了开始有点感觉,能自然而然下笔,以自己习惯的套路写。但习惯是一个陷阱,使人掉入固定思维,再难以往新的高度去发掘和创新,也难以脱颖而出。
自己一直以来只是在写写写,写之前懒得好好研究了,课程过了两三遍就没有再看。写完之后就不管了,单单看看阅读量和喜欢数,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样又怎么会有进步呢?
参考了一些小伙伴的分享,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分析如何去突破写作瓶颈期:
首先是写作的前期积累。
我平时是很喜欢看文,但不能看完就算,我要思考:
我为什么会点进这篇文章?是因为标题吗?这个标题怎么样,我能不能取这样的标题?还是因为跟自身相关?还是什么动机?想好原因,写下结论。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让我产生共鸣,还是戳中我的心,还是让我学到东西,还是满足我八卦的窥视欲?我写文章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如果我觉得写得不好,不好又在哪里?言而无物,还是观点站不住脚,还是内容太不清晰?我的文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这篇文章阅读量高不高?如果阅读量高,我也觉得好的话。就好好研究一下,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它是怎么安排结构内容的,打动人心的技巧在哪里。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课程还要多看几遍,想到什么选题就要马上写下来,不然一下子灵感就跑了。看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收集素材,名言名句,例子,观点。有用的要记下。
虽然不能轻松看文了,但是最起码我没浪费时间。其实现在看很多文都是在浪费时间,纯属轻松心情缓解压力罢了。
其次是写的过程。
先把主题想好,想想素材,把框架构建好。再找找其他人是怎么写的,比较一下,看有哪些地方可以参考的。
写的时候最好一气呵成,灵感这种东西一般都是不打断最好的。再多用讯飞输入法,虽然前期觉得不太好用,因为自己普通话不标准使得它识别老是错误。但我可以适应它,把它用上手,毕竟是能提高效率的好工具。
标题是关键。取5个标题,思考哪一个自己是会点进去看的,也可以麻烦别人帮忙把关。不要怕麻烦,有时候花多点心思你会获得更多,这样训练下来自己也慢慢有感觉了。
至于写完一篇文章。
给自己一个长期以往坚持的动力,就是从中获得可视化的收益。以后写完文先给公众号投,杂志投,再给报纸投,最后发布在简书。热点或者其他类型的文章直接发简书。
投稿被拒稿的话要问清楚原因。简书要看阅读量,是否被推荐至首页,点赞率如何,读者有什么留言。
这些都是反馈,都值得我去反思。不能说我花费时间精力写一篇文,就是想贴出来获得点赞。如果我关注点都是这些的话,我很难得到提高。
因为这些都是比较虚的东西,只要我每次都反思,这些反馈跟我的目标是否一致,有没有落差,原因是什么呢?只有常常思考,才真正做到有所获,而不是徒劳无功。
最后谈谈下个阶段的期望。
我已厌倦“看起来很努力”却一直在原地打转,希望可以突破瓶颈,把这条路走宽走远。
其实不仅仅是写作,许多事情,要去反思和总结,才能做到有所进步。不然努力劳动,结果一直在原地打转。
写作的人那么多,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写下去。而且不能只知道傻乎乎地写写写,要不断反思,总结,学习,才能有所提高。
希望三个月后看回现在写的文章,也会感慨:“都不知道以前写的是什么鬼,现在看着就羞耻!”
贴上一篇一个月前的写作总结,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