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运动完,我坐在小区的石凳上,手靠着石凳,头枕着手, 酣畅惬意。
石凳就在枝叶繁茂的大树下,点点阳光透过树缝照在身上。耳边响着《海边的星空》,身边坐着正安安静静读书的孩子。头顶分明是炎炎夏日,我却感觉到了一阵阵柔柔的清爽的风。
此时,岁月静好。
孩子们在享受读书的乐趣,我做点什么好呢?
微风轻抚,时光静静流淌,任思绪畅游回遥远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但是精神是富足的。
那个时候,不用说智能手机、手提电脑这些高科技产品,家里有台电视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那个时候,没有这么多蹿来蹿去的汽车,也没有拐卖儿童的危险,所以每天放学都是一群小伙伴儿结伴回家,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
村东头有一盘大大的圆圆的石碾,是人民公社时生产队用来磨小麦的。后来废弃了,就成了村里孩子玩耍的地方。石碾很大,十来个小朋友一起坐在上面玩泥巴都是可以装得下的。
离石碾不远的地方有一方水塘。尽管大人掐破耳朵地提醒:不要去水塘边玩耍,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一放学,三五结伴就去水塘边挖泥巴。等到和出了面团一样的泥巴块,就得意地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信心满满、嘻嘻哈哈地爬到大石碾上玩一个叫“北风破”的甩泥巴的游戏。
通常我们会先把泥巴块儿捏成碗的形状,再把“碗”底捏得薄薄的,然后对着捏好的“碗”大口哈气,最后才使出全身的力气把“碗”重重地甩到石碾上。“砰”“砰”“砰”的响声过后,有的“碗”底就会被甩出洞来。破洞最大的那个就是获胜者,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泥巴。
几乎每天放学我们都会重复这样的游戏,乐此不疲,经常一玩就玩到了天黑。有时候玩兴奋了,天黑也不想回家,村子里就会响起大人们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拉着长长调子的吆喝声,那些不同声却同调的吆喝此起彼伏。
回首往昔,那些黄昏时分的吆喝声是那么亲切,那么让人留恋,它们就像一首首难忘的歌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运动、溜娃、看书、忆童年,听歌、码字、乘凉、坐石凳。任时光流淌,岁月静好,多么惬意的一个早上!
后记:文章里写到的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没有正面写到家庭教育,但是从某个角度看也反映出了我小时候所受教育的特点——自由。有自由才有成长,小时候的我有足够的空间,足够自由玩耍的时间,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会尽量给他们创造自由的条件。比如:有时候觉得老师布置了太多无效的作业,我会跟老师沟通把作业量降下来;如果沟通无效,我就想办法巧妙地帮孩子写。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给孩子争取自由安排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