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 备受打击意志消沉,坚守初心矢志不渝,正如“绝胜南陌碾成尘”的杏花——[宋]王安石《北陂杏花》赏读

践行国学,健康成长。草木解忧,诗词悦心。亲爱的诗友们,大家好!这里是曾联惠国学疗愈馆推出的60节草木诗词疗愈课,欢迎你加入学习践行,我是曾小云老师。在2025年一整年的时间里,我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回到小时候,感受四季节律,亲近花木蔬果,远离焦虑、内耗等负面情绪,树立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课程老少皆宜,适合120岁以下的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学习。可以随时回听,为了达到最大化效果,强烈建议利用碎片化时间,比如晨跑、晚跑、散步、晚睡预备等时间段学习。


能当上班干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如果有一天,你的班干部职务被老师撤换了,你是否会觉得没有面子、备受打击,哭得像个泪人呢?先别哭了,我们来看古代一个比你更惨的人。他两次被任命为宰相,两次被罢免。那么,他是如何应对两次“断崖式”免职这种人生的大起大落呢?雨水节气花信风,第二候是杏花。让我们走出室外,走进花园,从杏花中寻找答案。来读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抚州临川县(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这首诗是作者在第二次罢相、变法失败后退隐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写。诗人借临水杏花自喻,表达坚守高洁人格、不愿同流合污的心志。

前两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是描写,突出杏花外表的妖娆之美。满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林,不仅以甘甜的乳汁滋润着杏花,还以温柔的臂弯环绕着杏花,似乎要保护杏花不受伤害。花身倒映水面,互相衬托、加持,增添了几分妩媚,似乎整个春色都被杏花的正身和倒影分占了。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是议论,突出杏花内质的高洁之美。杏花自我表白:我即使被春风吹落成雪花,飘落池塘,化为清水,也远远好过南边路上的杏花或其他花被路人和车马肆意践踏、碾成尘泥的命运。

写杏花的诗词有很多,这首诗却选池塘边上的杏花来写,寄寓作者特别的用意。花身照水影,水影映花身,给杏花,也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得以自我检视。正如当代青年诗人隔花人两首短诗所说:“当花学会照镜子/世界就又盛开了/一朵花”。“灯在墙上的投影/也是一盏灯/如果你不打开自己/便看不清自己”。(《星期六晚我们去散步吧》)杏花,因为有了池水这面镜子,更能看清自己的外身和内心。罢相隐居的王安石,独处山林,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冷静。在这样的情境下,王安石像临水杏花一样,毫无保留地打开了自己,自照自省。他照见了什么呢,省悟到什么呢?从前面两句,我们看到的答案是:杏花通过自身与他物(清水)之间的对照,通过自身(花身与花影)之间的对照,更加认清了自己拥有的外表之美和内质之美,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的环境和生活。后面两句,作者给出了更加明确、决绝的答案:“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同样是凋谢零落的结局,为什么作者认为北陂的杏花比南陌的杏花或其他花更好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前者是被和暖的春风温柔吹落的,后者是被喧嚣的车马无情碾压的。前者有清波白雪映衬,有幸同流,后者与尘土泥淖混杂,无奈合污。前者是清白、洁净的,自持自守的,后者是狼藉、污浊的,自轻自贱的。前者是人迹罕至、清幽宁静的,后者是车水马龙、热闹喧嚣的。前者是失意但终不失志,后者是得势但终将失势。作者将北陂杏花和南陌杏花或其他花的不同环境和结局作对比,借以表达高洁刚强的品格、至死不渝的志向,从中也可见作者对清静无为的闲适生活的热爱,对喧闹污浊的名利场所的厌弃。王安石性格刚直执拗,即使变法失败依然不改“拗相公”的个性,此诗可见一斑。

王安石大起大落的人生,启示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打击,都要坚守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不丧气,不失志,不卑躬屈膝,不随波逐流。就像北陂杏花一样,始终保持那一片白,像雪一样洁白,像水一样清白,至死不渝,至死不悔。

下面我们来一起根据诗意展开冥想,请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还有 28% 的精彩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支付 ¥5.00 继续阅读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